付老太君嚴肅的說道:“萬事宜早不宜遲,王少俠無須多言,老身此言絕非客套。”
不等王再笑再說什麼,付我情接口說道:“家母壽誕尚有半個月,我們現在啟程,一來一往還是來的及的。何況家裏還有大哥付我心、二哥付我意和我幾個師兄在。”
有子如此懂事,付老太君略帶笑意道:“我心、我意皆是吃飽了不嫌餓之人,不惹麻煩就算是孝順了,我情倒是聽話,但比起他的幾個師兄來,還是差強人意。若說起來,倒是小七,照顧老身無微不至,猶如親生女兒一般。”
龐七彩連忙笑道:“老太君又在笑話小七了。”說罷,又偷瞄了付我情一眼。
付我情哪敢多言,連連稱是。
付老太君又對二人說道:“你二人準備準備,就此去吧。”
王再笑也不敢再謙讓,他回答道:“那好,那我們這就準備,速去速回。”
付老太君慈祥的笑道:“你們都是好孩子,一定要幫銀龍大俠完成他的遺願!”
王再笑點頭稱是,他沒想到這老太太一把年紀,還有如此豪氣,不愧為縱橫江湖幾十年的巾幗英雄!
於是二人收拾行裝,就要前去尋找常問誰!
略加裝束,付我情吩咐下人牽來兩匹好馬,二人跨馬朝東北方疾馳而去。
跟著付我情走了一程,王再笑不禁問道:“我們這是去哪?”
付我情故意賣關子道:“要找常問誰,自然是要去他的家啊。”
“他的家?”王再笑隻知道常問誰是個遊俠,從未聽說過常問誰還有家。
付我情說道:“你不知道也不足為奇,江湖上都隻知道常問誰少年英雄,遊俠江湖,以為他隻是個浪子而已,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有家有根的。幸好我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唯有我知道他的老窩。”
王再笑笑問道:“那他的老窩倒底在什麼地方?”
付我情勒馬立住,羨慕道:“齊魯東南,蒙山沂水,琅琊之地,人傑地靈。那可是個名人輩出的地方,智聖諸葛孔明、書聖王羲之、算聖劉洪,臥冰求鯉的王祥、鑿壁偷光的匡衡,著有《大學》的曾子、寫作《荀子》的荀子,秦朝名將蒙恬,還有前朝的顏真卿,皆為此地所出。”
王再笑也勒住馬首,說道:“你是說,常問誰住在京東東路的沂州城?”
付我情回答道:“不錯。常問誰就住在沂州城中蒙山東部百裏外的沂河畔上的常家村。”
王再笑也羨慕道:“沂州城是琅琊故地,乃是風水之所,向來人材倍出,想不到常問誰竟也是此地的英雄兒郎。”
付我情眉頭一鎖,笑道:“沂州城並不遠,我們騎著快馬,一來一往,也就三四天。”
見他皺眉,王再笑略帶調侃的問道:“你怎麼老是喜歡眉頭緊鎖?雖然在笑,卻透著無限的憂傷?還有,你說話雖然溫柔,聲音裏卻帶有些許的淒涼。你年紀輕輕,何來如此重的心事?是不是因為那個七彩姑娘對你過於熱情,讓你心煩了?”
他一連正經、不正經的問了好幾個問題,付我情一時無法招架,笑罵道:“你竟取笑於我!我倒是很奇怪,你是怎麼在‘百茗樓’擺脫那位多情的盧七娘的?”
王再笑一聽這話,氣就不打一處來,他說道:“拜你所賜,我差點沒讓她吃了。”
付我情滿臉壞笑:“她不吃人,特別是男人。她隻吃男人的豆腐。”
他的玩笑一點也不好笑,王再笑很不理解的問道:“‘寡婦雙刀’盧七娘在江湖上也是響當當的人物,沒想到會是這種人。”
付我情歎息道:“問世間情為何物,隻叫人生死相許!這盧七娘也是因情所致,也許她骨子裏未必如此。據我所知,盧七娘先後嫁過三任丈夫,十八歲嫁給商州有名的江湖大俠‘商州豪傑’賀選華,但不久後賀選華在江湖仇殺中被殺;之後她在其長兄的安排下又嫁給了同州的名俠‘小刀郎君’白煙照,可惜沒過一年,白煙照就病逝了;接著她又嫁給了河南府的武林大豪‘鐵麵銀槍’顧絕倫,可是沒想到的是,顧絕倫又在一次行俠仗義中被歹人所害。盧七娘因此背上了‘克夫’的名聲,她備受打擊,立誓不再嫁人,心灰意冷之下輾轉洛陽開了這個‘百茗樓’,也因此獲得了‘寡婦雙刀’稱號。”
王再笑同情道:“如此說來,這盧七娘也可憐的很啊。”
付我情挑了挑眉,告誡道:“你也別小看了她。江湖人都知道‘寡婦雙刀’潑辣無比,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真正的底細。”
王再笑撓了撓頭皮,疑惑道:“哦?她還有什麼底細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