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我把前言作後敘 隻因世間敬佛神(上)(1 / 3)

前言後敘之前言

做為一部武俠小說,我想宣揚的是愛國、正氣、善良以及俠義精神。做為一個寫武俠小說的人,我也希望並努力使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具備這些精神,當然,這有些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了,隻能算是個期望。

在剛要寫這篇小說之前,我曾經一再警告自己,不能寫的章節太多,最多控製在一百章之內。為什麼呢?因為我不想寫的太繁雜臃腫,讓大家容易脫節。本身做為懸疑類型的小說就要一遍一遍的重複強調某些文字,若再一味的追求字數換取稿費那就真的如注水一般了。這樣會毀了小說本身,無論小說好與不好都是作者的心血,誰願意為了錢毀了自己的心血呢?也許真的有人會願意吧。

當然,我覺得緊湊一點的小說比較適合現在快節奏生活的讀者。

可能有人看過小說之後會說,小說是緊湊了,可是有很多人物的故事還有沒有全麵鋪開。這部小說裏隻有王再笑一人的故事是完整的,別人一樣很精彩,但卻少了那份描述。是的,我承認。但是我想說,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就是王再笑,所以在這部小說裏,他的故事完整就可以了。當然,其他“十三位絕世少俠”、包括“十三位絕世少客”中也不乏俠之大者,至於他們的故事,我會在別的小說裏體現。

另外有一點我也要說明一下:這部小說雖然都有史料及曆史年份的記載,但它不是曆史,頂多隻能算借鑒曆史,充其量也隻能叫它“江湖野史”。為什麼要借鑒曆史?因為我不想寫一部架空曆史的小說,那樣會誤導青少年。也希望以後無論何人何時何地,大家都不要誤導了小朋友的曆史觀。同時聲明一下,我不是曆史學家,甚至算不上作家,隻能是這部小說的作者。

至於這部小說的寫法,第一,我希望它有吸引人的劇情;第二,我盡量做到簡潔;第三,我盡可能的使用現代語言特點,讓每一個讀者都能接受,但做為武俠小說,還是要有一定的古典元素的。如果這其中結合的不好,請讀者見諒。

這裏要著重說一說小說中的幾個人和幾件事,因為我感覺這幾個人、幾件事都與本書有著莫大的關係:

據江湖野史記載,開篇第一章銀龍鐵扇出現的年份是公元1050年,北宋仁宗皇佑二年,當時雖然並立政權諸多,但是相對整個北宋來說,國家還算是比較穩定的。銀龍鐵扇當時的年齡應是三十三歲。

從那一年算起,“二十六俠”比武盛會自六十年前開始舉辦第一屆,也就是宋太宗淳化元年,即公元990年。其後每十三年舉辦一屆,至公元1042年,也就是此文的八年前,一共舉辦了五屆。五年後,即公元1055年,將舉辦第六屆。而故事也是在五年後(第二章)正式開始。

天少君與戰帝一戰發生在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當時天少君與戰帝才過而立,而陳摶老祖已經是104歲的高齡,早已不問世事。

天少君是一位神秘人物,唯一可以追溯的就是,他乃是上古黃帝的後人,他的武學也是由黃帝的《中平五典》所幻化而來的。

戰帝是李唐後人李占娣(名字有待考究),他經曆了殘唐五代,同時,他的武學是承襲了上古蚩尤的《兵四方》。所以,他與天少君注定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陳摶,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亳州 真源縣人,即今河南 鹿邑縣 太清宮鎮陳竹園村人,後人稱為“陳摶老祖”、“睡仙”、希夷祖師等。曾隱於 武當山九室岩,後移 華山雲台觀。正因為他隱居之所曾由武當遷往華山,所以才會有後世華山、武當為了他的絕學而發生的爭鬥。

花流水的百花島,正文中有介紹,它的原形就是釣魚島。據相關史料記載,衝繩島(現被日本所占)最早就是天孫王朝,天孫王朝從隋朝時就臣服於中原,為中華屬國,至於將來它會不會獨立或者公投回歸我國,我想大家都很期待。而釣魚島的主權毋容置疑是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個故事是我必須加上去的,因為那句老話:文學作品也許沒有國界,但作者是有國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