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天使在人間 (4)(2 / 3)

羅伯特尼的父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羞愧難當,以致不敢看羅伯特尼的眼睛。接下去,母親攙著祖父的胳膊,領他回到餐廳中的桌子邊。她就站在祖父的旁邊,伺候他用餐。

從那時起,祖父再也沒有獨自一個人在廚房裏進餐。在餐廳裏,他坐在他原來的座位上,緊靠著羅伯特尼。

羅伯特尼又快樂起來了。嗬,真是快樂之至!祖父受到了愛戴和照顧。當羅伯特尼觀察父母時意識到,他們正感受到一種新的、美妙的幸福——愛心和仁慈帶來的真正持久的幸福。

天使琴緣

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氣,但它的最終任務,是把自己獻給你。

——泰戈爾

在巴伐利亞的圖爾茲小村裏,住著一位名叫傑哈尼斯·傑斯的琴匠。

1739年的一天,一個老雕刻家給傑斯帶來一塊短而厚的槭木。他說:“傑哈尼斯,這塊木頭太硬了,我那兒用不上。或許你能用它做把小提琴呢。”

小提琴做好後,傑斯調了調音。他對雕刻家說:“這把小提琴的聲音富有魅力。誰要是能拉響它誰就會非常幸福。”

關於這把小提琴的傳奇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1914年,(大約在175年之後)艾倫·蘭肯18歲那年,在東普魯士的考因尼格斯堡的一家劇院裏擔任首席小提琴手,需要一把獨奏用的小提琴。從琴商推薦的小提琴中,艾倫·蘭肯一眼看中一把比其他琴稍小,泛著鋥亮的鐵鏽紅顏色的小提琴。琴腹中刻著依稀可辨的“傑哈尼斯·傑斯,於圖爾茲,琵琶和小提琴製作師,1793年。”艾倫·蘭肯調好音,開始拉貝多芬的F大調浪漫曲。

這真是一聽鍾情。這聲音多麼美妙啊!當艾倫·蘭肯拉出第一個音符時,一縷夢幻般的琴聲從遙遠的地方姍姍而來,如細雨落芭蕉,柔音纏綿,似珍珠滾玉盤,清韻悠長。艾倫·蘭肯給她取名叫傑茜。在隨後的幾個月裏,她為艾倫·蘭肯的音樂會增光添彩。可是好景不長,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戰後,艾倫·蘭肯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去解放傑茜。當歐洲的音樂殿堂重新亮起輝煌的燈光時,傑茜和艾倫·蘭肯有著多麼美好的時光啊!她的音樂清晰、明亮、流暢、深情,給艾倫·蘭肯贏得了人們的喝彩。艾倫·蘭肯很寵愛她,因為她能代表心聲,而其他的小提琴辦不到。

一天夜裏,艾倫·蘭肯演出完畢後,正摸索著開門鑰匙時,傑茜突然從琴盒裏掉了出來。

艾倫·蘭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傑茜從大理石樓梯上摔下來,竟是有驚無險。這把小提琴憑著自己的柔韌性竟避開了殺身大禍。

她的音色還和以前一樣美。一位評論家對傑茜的評論比對艾倫·蘭肯要慷慨得多:“這把小提琴在艾倫·蘭肯琴弓的如意操縱下,發出了清脆、悅耳的聲音。她時而舒緩,時而緊湊,時而輕吟,時而高歌。她那富有魅力的音韻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腦海裏。”

當艾倫·蘭肯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向名家學習時,傑哈尼斯·傑斯製作的小提琴是艾倫·蘭肯的一大財富。一個陰雨霏霏的早晨,艾倫·蘭肯騎車去音樂學院學習。橫穿十字路口時,他的無價之寶傑茜掉到濕漉漉的鵝卵石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音調幾乎和以前一模一樣。但是,艾倫·蘭肯隻說幾乎。艾倫·蘭肯開始感覺到她已經失去一些往昔的活潑,這種感覺與日俱增。可能是她的音柱從原先的位置移動了一個頭發絲的距離。一連好幾個星期,艾倫·蘭肯試圖調好她,但總是不盡如人意。終於艾倫·蘭肯背叛了傑茜,把她和迷惑人的芙羅梅做了交換。

這是艾倫·蘭肯一生中犯下的最大的錯誤。這把音量很大的小提琴連續演奏幾個小時以後,聲音就小了。另外,它的主要缺點是不能和艾倫·蘭肯互訴衷腸。艾倫·蘭肯跑回萊比錫那家琴行。“實在對不起”,那位琴商說,“一個捷克斯洛伐克人上周把傑茜買走了。”

艾倫·蘭肯暗暗詛咒自己的移情別戀!在26歲時,艾倫·蘭肯到了美國。

艾倫·蘭肯的大伯約瑟夫·凱爾伯特迎接了他。他和他的朋友們安排了不少的預約音樂會。不久,艾倫·蘭肯這把聲音洪亮的芙羅梅——畢竟還是一個好朋友,便開始了辛勤的工作。但是,即使這樣,艾倫·蘭肯的思緒時常縈繞在那把失去的傑茜身上。

艾倫·蘭肯33歲那年結了婚,舉家遷居到離紐約不遠的新澤西州。艾倫·蘭肯的演奏和教學事業也都很成功。終於,他能買得起一把華娜麗絲小提琴。這是一把能夠贏得一個藝術家歡心的小提琴。但是,還常常回想起他年輕時用過的更可心的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