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啟示
生命的全部的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
——左拉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希爾普雷西特是楔形文字的破譯者。
他在自己的傳記中寫道:到了半夜,我覺得全身疲乏極了!於是,上床睡覺,不久就睡熟了。朦朧之中,我做了一個很奇異的夢:
一個高高瘦瘦的、大約40來歲的人,穿著簡單的袈裟,很像是古代尼伯爾的僧侶,將我帶至寺院東南側的一座寶物庫。然後我們一起進入一間天窗開得很低的小房間。房間裏,有一個很大的木箱子,和一些散放在地上的瑪瑙及琉璃的碎片。
突然,這位僧侶對我說:你在22頁和26頁分別發表的兩篇文章裏,所提到的有關刻有文字的指環,實際上它並不是指環,它有著這樣一段曆史:某次,克裏加路斯王(公元前約1300年)送了一些瑪瑙、琉璃製的東西,和上麵刻有文字的瑪瑙奉獻筒,到貝魯的寺院。不久,寺院突然接到一道命令:限時為尼尼布神像打造一對瑪瑙耳環。當時,寺院中根本沒有現成的材料,所以,僧侶們覺得非常困難。為了完成使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隻好將奉獻筒切割為三,而分成三段。因此,每一段上麵,各有原來文章的一部分。開始的兩段,被做成了神像的耳環,而一直困擾你的那兩個破片,實際上就是奉獻筒上的某一部分。如果你仔細地把兩個破片拚在一起,就能夠證實我的話了。
僧侶說完了以後,就不見了。這個時候,我也從夢中驚醒過來。為了避免遺忘,我把夢到的細節,一五一十地說給妻子聽。第二天一早,我以夢中僧侶所說的那一段話作為線索,再去檢驗破片,結果很驚奇地發現,夢中所見到的細節,都得到了證實。
視譏諷為動力
對於對方的無禮的一種無言的非議和責備,而這種譏諷是使誰都會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起因於在一家餐廳發生的一件小事。
根據亨利·福特的描述,當他還是一個修車工人的時候,有一次剛領了薪水,興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向往的高級餐廳吃飯。卻不料,年輕的亨利·福特在餐廳裏呆坐了差不多15分鍾,居然沒有半個服務生過來招呼他。
最後,還是餐廳中的一個服務生看到亨利·福特獨自一人坐了那麼久,才勉強走到桌邊,問他是不是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隻見服務生不耐煩地將菜單粗魯地丟到他的桌上。亨利·福特剛打開菜單,看了幾行,耳邊傳來服務生用輕蔑的語氣說道:“菜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隻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驚愕地抬起頭來,目光正好視接到服務生臉上滿是不屑的表情,當下使得亨利·福特非常地生氣;惱怒之餘,不由自主地便想點最貴的大餐。但一轉念之間,又想起口袋中那一點點可憐微薄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隻點了一份漢堡。
服務生從鼻孔中“哼”了一聲,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菜單。口中雖然沒有再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很清楚地讓亨利·福特明白:“我就知道,你這窮小子,也隻不過吃得起漢堡罷了!”
在服務生離去之後,亨利·福特並沒有因為花錢受氣而繼續惱恨不休。他反倒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為什麼自己總是隻能點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點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當下立誌,要成為社會中頂尖的人物。從此之後,他開始朝夢想前進,由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為美國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