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成武表麵不動聲色,內心暗暗叫苦。

跟祖父下棋,實在是個苦差事啊!

要輸,還要輸得毫無痕跡,這可比贏難多了!

他沉吟片刻,果斷下了一子,用同樣漫不經心的語氣回答:“陛下管不到文鄉試,這個解元中得恐怕是不合他心意。論理他也管不到武鄉試,但文武皆魁首,考官按製是要上奏的。”

言下之意,這一場武鄉試,考官倒是樂意給他個第一名,但結果報到陛下那兒,可就不一定是怎樣的了。

大晉考武試可不單隻是憑兩把子力氣就能混過去的事兒,那是要先考策論的。

策論若是不合格,根本就輪不到考生展示武藝。

也就是說,這會兒他寫的那篇策論,應該已經在陛下手中了。

蕭天野落下一子,不甚在意地笑道:“他對我有意見,我又不是第一天知道,反正也隻是試試他的態度。咱們大晉的軍中,不講武狀元出身那一套!”

這說的倒也是實話,大晉武德豐沛,軍中上下都對出身沒什麼特別的執著,反而對於一路靠軍功升上去的,會更加服氣些。

軍人嘛,最看重的,當然是實戰!

蕭成武知道這是祖父在安慰他,便也跟著笑:“我也並不在乎那個名頭的。”

蕭天野瞟他一眼,哼笑:“自家人麵前說這些虛的幹什麼,在乎又怎麼了,就要光明正大地在乎!名頭可以無所謂,但陛下要想不承認你的優秀,那我可不幹!”

蕭成武忽然想到個事:“王爺那天忽然跟我說了句話,總之就是勉勵我好好幹,朝廷不會辜負有才有德有誌之人。”

“哦?他這可算是私下表態了啊。”

蕭天野若有所思地住了手。

莊親王此人,算是朝堂上的一個異類。

他名氣很大,這毋須贅言。

無論在民間也好,在朝臣當中也好,陛下這位驍勇善戰的十三弟之大名,那真是如雷貫耳。

但詭異的是,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卻又很小。

固然有不少人覺得他比現太子靠譜多了,但也僅止於“覺得”而已。

說到底,無論是站他還是不站他,都隻是態度,從來就沒有形成過一股公開的勢力。

至於原因……

無他,隻因這位閑散王爺幾乎從不上朝,打仗時固然不能上,後來不打仗了,他也基本不上。

而且他也從不接受朝臣的宴請,每天就在王府裏躲著,也不知道在幹什麼。

這就導致他在朝中幾乎無一熟識之人,眾人對他都是隻有耳聞,極少親見,更談不上了解、接觸。

以蕭天野的眼光來看,這其實就是軒轅宸在表明一種態度:我打仗是厲害,聲望也夠大,但我不參與你們朝堂上的事,什麼嫡啊儲的,都與我無關。

正因如此,皇後和太子以前從未將他視為對手。

因為他根本就誌不在此。

但現在,他卻在私下對成武說:好好幹,朝廷必不負你。

也就是說,從今往後,他要正式插手朝堂事務了。

而像他這種功高蓋主、民間聲望極隆的人,一旦進入政治角鬥場,那就幾乎等同於向天下宣布:我要參與儲君之爭了。

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