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她的一位女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於是她說:“這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是我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1921年,居裏夫人應邀訪問美國時,美國婦女組織主動捐贈給她1克鐳(價值百萬美元以上),這正是她急需的。她雖然是鐳的發現者,但她買不起這樣昂貴的金屬。在贈送儀式之前,當她看到“贈送證明書”上寫著“贈給居裏夫人”字樣時,她不高興了。她聲明說:“這個證書還需要加以修改。美國人民贈給我的這1克鐳應當永遠屬於科學,但是假如就這樣規定,這1克鐳就成為私人財物,成為我的女兒們的產業,這是絕對不行的。”主辦者當天晚上就請了一位律師,把證書做了修改,居裏夫人才在“贈送證明書”上簽了字。
居裏夫人一生潛心於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達到了個人事業的頂峰,是一位成功的事業型“女強人”。然而,她同時也是一位賢妻良母。
她一生對丈夫體貼入微,死後與丈夫合葬,她自己沒有墓碑,僅在丈夫的墓碑上刻下一行小字,說明自己的身份。她對孩子們要求很嚴格,她曾自豪地說:“我沒有給孩子們留下萬貫家產,但給他們留下了健康的身體。”後來她的兩個女兒,一個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一個曾著《居裏夫人傳》,都成為對社會有傑出貢獻的人。
樸實的語言,平凡的故事,勾勒出偉大科學家居裏夫人的光輝一生。她並不高大,卻讓我們仰視,她是世界名人,而我們卻覺得就在身邊。
愛因斯坦的鏡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麵在別人內部照見自己的鏡子。
——叔本華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塗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就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別人並不能映照出你自己,隻有自己才是最明亮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存哲學,既定了目標,就要時刻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不得有一人站著
命令隻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
——威·亞曆山大
1999年9月28日,好萊塢環球影城舉辦中國電影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首映式在好萊塢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製片廠觀摩放映廳舉行,上映的故事片是《黃河絕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