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人出了桃花庵,愕然發現自己從京城雇過來的馬夫和馬車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輛雙乘大馬車,車廂是上等陳檀木,雕著蝠形花紋,車的四角上,掛著夜裏照明用的琉璃盞。
車旁邊站著車夫,是個看著挺健碩、挺精神的小夥子,小夥子旁邊,站著一個十八九歲梳著婦人髻的年輕小婦人。
小夥子看見蘇蘭芝,先施禮道:“二夫人,都置辦齊了。”
蘇蘭芝點了點頭,對父親蘇少倫道:“爹,你雇的馬車不舒服,我給你換了一駕,車夫叫順子,你坐著這駕馬車回京吧。”
蘇少倫拒絕道:“這怎麼行?折騰到京城再回來,一來一回得一個多月,費那勁做什麼?”
蘇少倫以為是李家的馬車要送他回京,沒尋思是送給他的,蘇蘭芝也沒有特意說明,而是避重就輕道:“爹,您和大哥這兩年多呆在苦寒之地,怕冷、怕顛簸,這輛馬車穩當,裏麵還備了毛氈子、小碳爐、茶盞和茶葉,您就將就著坐吧。”
這哪裏是“將就”,分明比原來自己雇的那輛可大多子、寬敞多了。
原來的馬車已經走了,隻剩下這一駕,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了。
蘇少倫隻好屈服道:“說好了,隻送我到京城,馬車就打發回來,隻是,這個......”
蘇少倫指著年輕小婦人,當女兒的孝敬自己爹坐馬車也就罷了,怎麼還孝敬自己爹一個年輕小婦人呢?怎麼覺得哪裏怪異呢......
蘇蘭芝介紹道:“爹,您和大哥在苦寒之地,吃不好穿不好,雲姐有一手好廚藝,可以一路照顧大家吃飯,也可以陪著蘭玨......”
一隊大老爺們,隻蘇蘭玨一個女子是不太合適,蘇少倫又沒法拒絕了,想著左右馬車也回京,到時候讓雲姐跟著小順子再折回臨安縣就成了。
蘇蘭芝又把一個包袱遞給了蘇蘭玨,說是給爹爹和兄長連夜做的衣裳和鞋子,一定要到京城再打開。
依依惜別,蘇家人一路飛馳回京。
走到第三日的時候,趕上了一場大雨,臨時到最近的一處義莊休息。
不能出去買吃食,蘇少倫讓陳管家和雲姐把李家送的吃食給大家夥分著吃了。
很快,陳管家拿著一個包袱一臉怪異的回來了。
蘇少倫狐疑道:“怎麼了?”
陳管家打開手裏的小包袱,展示給蘇少倫道:“老爺,這是李家混到吃食裏的東西,老奴不知道怎麼處置......”
蘇家人眼睛齊刷刷看向包袱,裏麵平平整整的臥著十根人參,參體飽滿,參須完整,看樣子都是百年年份以上。
在京城,這樣年份的人參,平時價格在一百兩至一百五十兩銀子之間,遇到著急用的主顧,二百兩銀、三百兩一根也是能賣出去的,即使不賣,用做平時同僚走人情,送人參也是上乘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