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家小郎君不是才十歲麼?差著三歲呢!還是個讀書人。。”
關可人本一點兒都沒想到這個。
但聽李冬兒一說,就想著這小郎君才十歲,歲數上就差著,更別提她自己嫁了一次讀書人。
真是對讀書人沒什麼好印象了。
“差三歲,怕什麼!要是個好的,三歲正好!女大三,抱金磚!讀書人也不是都壞,你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啊!”
但凡女人足夠強大。
娶個小三十歲的又如何。
李冬兒覺得這都不是事兒。
蔡嘉上的事至今關可人還不知道,自然覺得三歲有差,李冬兒卻是覺得寧可找個小的,好養成,接受度高多了。
就像七郎八郎,對蔡嘉上的清冷一下子就接受了。
大小幾歲對蔡嘉上這種特殊情況的人來說,實在沒什麼區別。
讀不讀書的,就李冬兒的感覺。
她要是沒讀過書,不是上的農業大學,這會還有什麼養豬種地的,給她一棵蔥就都能當成蒜苗!韭菜麥子都分不清!!
“好吧,看嘉姐兒自己的吧。”
關可人一向也沒什麼主見,李冬兒說,她就應了。
“一會兒,你帶著嘉姐兒跟七郎八郎一起去取藥,也看看榮家這老大夫跟小大夫,這就不是一天半天的,且看幾年吧!對了,你記得讓老大夫把個脈,太瘦了,住了這些天也沒養回來,嘉姐兒都長了一點兒肉了,崔氏磋磨你該是落下症候了,該怎麼調,咱們就怎麼調。”
李冬兒叫關可人陪著她進來。
第一事實上是為了關可人的身體,隻是就關可人而言,女兒的事比她自己的事重要多了,所以晚一步說變成順便之舉,關可人接受度高很多。
第二才是蔡嘉上,成不成合不合適的,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跟誰能埋一個墳窩。
所謂與子攜手白頭到老,運氣成分占很大。
她要不是嫁給了關羽長,遇到的是關老娘,保不齊這會女戶都立好了。
多看幾家沒壞。
如果不是時代限製,她都想叫自家小輩們婚前多談幾次戀愛呢!
說實在的,也就是十幾歲,二十幾歲,還能為這些個情情愛愛的傷心傷肺,傷春悲秋的。
到了三十幾歲,大多心如止水鑒常明。
這會對女人還是蠻寬容的,又因為人口基數在戰亂裏降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寡婦再嫁,合離小娘子再婚,官府都是支持的。
人口的紅利在哪個年代都是重中之重。想要人口,自然是需要女人多生多養,寡居在家純粹浪費。
後世裏,開了二胎。就是因為老齡化很嚴重,新生兒一年比一年少。
據李冬兒的不完全清晰的記憶,宋之前,包括宋,所謂貞潔觀念,並不是主流。宋朝皇帝娶寡婦的,娶再婚的,不在少數,有的甚至還封了皇後。
她印象深刻的曆史上有記載的,最搞笑的一件婚嫁趣事就是宋代的。
一個長得很好看的小娘子成親後主動求去,原因驚人,隻因郎君太醜!又醉心學術。
更醉人的是她的郎君同意了,官府也批了。
這就算放後世,也挺驚世駭俗啊!
就因為這個她那會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宋朝女性地位之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後參政議政”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