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說說。”李冬兒看四郎已經不再冒汗了,就停了手上的扇動。
撿了一塊桌子上的棗泥山藥糕喂進四郎嘴裏。
“一戶是李氏,帶了三個小的,一對是雙胎的小郎君,八歲,一個四歲,是小娘子,另一戶呂氏,帶了一個小郎君,七歲。”
四郎一口把小巧的糕點吞了才答道。
“怎麼不好安置了?”李冬兒奇道。
“這兩個都說要獨門獨戶,說哪有千裏迢迢的過來,居然就給一間小破屋子的,還是混居,說她們家男人都是為了官家才死的,官家就這麼對她們孤兒寡母的嗎?”
四郎很鬱悶,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人。
出頭說話的是呂氏。
牙尖嘴利,一副不要臉皮的樣子。
就差在地上打滾了。
“嗬嗬,這也簡單,顧工頭先前不是蓋了幾間茅草屋自己住嗎,獨門獨戶,把他們安置過去好了。”
這樣的人也在李冬兒意料之中。
她早有預案。
“。。。娘,那些茅草屋顧叔都不住了,搬的時候,連上麵的茅草都薅了一半去後麵宿舍裏和土柸用了。。。”
“我家四郎可真是個頂頂善良的孩子。”
李冬兒笑著摸了摸兒子的腦門頂。
“她們要獨門獨戶啊,我們給就是了,什麼時候她們覺得不合適了,咱們還給換,仁至義盡!”
“那她們要是耍無賴茅草屋也不要,宿舍也不去呢?”
“打十板子,趕出村子!永不再收!”
李冬兒回答得斬釘截鐵。
她確實憐憫這些將士,也確實想幫助死了男人的女人們可以過上不差的日子。
但都建立在知情識趣的基礎上。
知情識趣不是說討好關家,關家也不需要這些人錦上添花。
給了活路不走以為來關家這裏天上掉餡餅不用幹活。
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開玩笑,她的目標是強國而不是濟貧。
真當關家是慈濟堂啊!
挑肥揀瘦的人她可不養。
“那幾個小的呢!”四郎又問道。
“一樣,趕出來,慈不掌權,四郎,你要記住這句話。規矩就是規矩,任什麼人來都一樣。”
“宋家母子不是還是關家人麼,你幾時見娘給了她們優待了。”
怕兒子不明白,李冬兒說了最眼前的例子。宋氏母子三人。
“說起來,她們最近在做什麼?”
宋氏倒是真的挺有骨氣的。
好些天過去了,一次都沒有找過她。
“荔枝姑姑不是給宮裏的姑姑們派活麼,宋氏也接了活,一件衣裳十文,荔枝姑姑說,他家一天就能做三四件,兩個小的也去顧工頭那邊做雜工了。再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荔枝姑姑應該知道的多些!”
“嗯,你去忙吧,李氏跟呂氏這兩家的事你要是弄不了,就讓荔枝姑姑來。”
“辦完了叫一下荔枝姑姑回來,我就在這兒等她!”
“我可以的,娘,隻是受不了那呂氏,上來就扯衣服扯袖子的!”
“找荔枝姑姑要幾個粗使婆子帶著去,小郎君也不適合跟他們拉拉扯扯的。保不齊扯爛個袖子再訛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