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將軍的之前那封信給他看!這裏還有一封剛剛到的。”
趙匡胤坐到書桌後麵就示意阿離,又把自己剛剛看的那封直接遞了過去。
趙普一時有點錯愕。
前一段,因為這關將軍的一封信,整個朝廷的奏折規矩都改了一改。
官家也隻告訴了他一人,這主意是關羽長出的,要是大家都知道,怕是關宅都要被人拆了。
改的時候,他覺得官家異想天開。
真的實行起來,最爽的反而是自己。能到趙匡胤眼前的奏折幾乎都是他看過的。他過濾一遍,按事情急緩分個三五九等再給官家批閱。
再不用看那麼多不走心的阿諛奉承。
文臣嘛,把拍馬屁的專屬位置一空出來,反而大家都很藏拙。罵得倒是多了點,可罵就罵唄,無關痛癢。
也不用再從長篇累牘裏去提煉具體最核心的內容。
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趙匡胤批閱的時候也麻溜快。
這整個朝廷突然間運轉就快了二分。
每天還有時間坐下來焚個香,欣賞一下小內侍的點茶伺候。
等他看完關羽長的兩封來信,趙普不禁感歎。
“關家有高人啊!”
“是挺高。”趙匡胤接口道。
一個關夫人,一個蔡小娘子,都是女人。
唐時女人的彪悍完全落在關家女人身上了。
趙匡胤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女兒的教育問題了,恭順賢良,對不對。
聽話是聽話了,可少了那麼幾分硬氣跟骨氣。
以後又是嫁入武官家庭裏,掌不住,日子能過好麼!
揮去腦裏混亂的思緒,趙匡胤問道:
“你怎麼看?”
“育馬法可行,但還要再參詳一二。”
趙普先說第二件。
軍中良馬匱乏,民間用馬也不多。如育馬法可行,軍中且不說,民間用馬必可緩解一二。
“買鹿製楚之事,臣慚愧,書讀得太少,待臣通讀一次,再與官家說。隻,這買賣,自古重農輕商,未嚐聞可製國!”
“說書讀得少,這話不說的文縐縐的,得啦,我又不是那般文臣。”
趙匡胤白了趙普一眼。
“官家,我也是被逼的啊,半吊子讀書人,你非把我按在書記的位置上。”
趙普都冤死了,大家都是跟著趙匡胤一路過來的,讓趙匡胤釋兵權的確實是他,前車之鑒,他不得不防。
武將拿著大把家財回鄉做土財主了,這也是他建議的啊,要不然狡兔死走狗烹不是更加永絕後患麼。
但他一點好也不落,每天出門都怕死半路上。
現在紮堆文官裏混了個書記官,文官們,又嫌他沒文化,不待見他,做個事推三阻四的,動不動還參他一把。
他天天活在水裏火裏的,兩邊不是人。
“讀書有用啊!多讀多讀,誰能想到育馬法出自關將軍家裏十三歲的小娘子呢!看看這字,自有一派雲淡風輕的架勢,再過幾年,必成大家!”
趙匡胤把書桌上的月餅盒子推了過去給趙普看。
“小娘子寫的?才十三?”
趙普捧起月餅盒的蓋子看完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