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為什麼稱官家(1 / 2)

等八郎他們把地裏的事忙完過來坐下的時候。

李冬兒就打算開始給趙德昭洗洗腦,天知道能呆幾天,時間緊,任務急。

還真是得爭分奪秒的。

埋下點自我思考的種子也好啊。

“今天說的不事稼穡一事還有僧侶道士不事生產,其實按冬姨來看,就是斷章取義跟有失偏頗,我且問你一個問題。”

“冬姨,你說。”趙德昭坐得筆直。

就這點而言,宮裏的禮儀規矩之類教得還是不錯的。

李冬兒暗暗點頭再問道:

“你爹是一國之君,你知道為什麼世人為什麼稱你爹為官家呢?”

“呃,不知道!”趙德昭徹底被問住了。

大家好像都沒有人說過這個問題,他還壓根不曉得這算是個問題。

“官家一詞出自三國蔣記濟《萬機論》。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意指三皇管理著天下,五帝也統治著天下,秉承著三皇五帝的徳者,應當稱為皇帝。

所以一國之君是皇帝,皇帝兼三、五之德,做得是官家之事。

這裏的官家就是治理的意思。

最初一國之君用皇帝一詞來稱呼是由始皇帝開始的。

漢朝時,文武百官則稱皇帝為~天家。源自蔡邕 《獨斷》:‘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稱。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

後來光武帝又有~國家這一稱呼。

到了隋唐時期,就不是稱一國之君為皇帝,而是稱為聖人。

《易·說卦》中,就有‘’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說法,意思是古代天子坐在天下的南邊,在這個方位治理國家,國運昌盛。

第一位稱自己為聖人的,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唐朝在隋朝之後,繼續沿用~聖人來稱呼一國之君。則天大帝和唐高宗李治一起上朝的時候,就有史官記載這是‘二聖臨朝’。

聖人一詞,也因李家自稱祖先為李耳,李耳為聖人,道教為國教。

在宮內唐時皇帝也被稱為~大家,宅家。取‘皇帝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之意!

萬歲也是皇帝的另一個稱呼,從漢朝時期開始就有了,唐朝那會,則天大帝還給加多了一個萬字,是為萬萬歲。

唐末藩鎮割據之亂世,五十幾年間,中原輪換五朝、八姓十三君。

當時的人隻要兵強馬壯,就可以自立為王。

於是天子聖人之稱泛濫。這個位置時不時的換人,天子威儀受損,皇權衰落。

民不知君為誰,更不知道自己國家是哪個。

對於老百姓,多數還是自認唐人。

今宋建後,你爹就覺得,天子,聖人,不過是高高在上之人,不知人間疾苦,虛無縹緲的很。

他不願做這等途具虛名之事,也相位老百姓做些實事。

於是取了官家二字。

意指你爹隻是一個治理天下的人,順應天意來掌管宋朝。並不是俯視蒼生的高高在上的君王。”

“所以,爹從來簡樸。”趙德昭沉默半晌說道。

“對,官家一貫樸素。而官家這個稱呼看似與不事稼穡沒有什麼關係,實則卻是作為一個官家最重要的東西。若官家是不事稼穡之人,不知一米一粟得來不易,如何治理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