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能打算?不是就認真讀書,老師說行了,我就去考麼?”
顧大郎瞪大了眼睛反問。
“那當然不是,你今年十幾了?”
李冬兒也問道。
“我今年十一。”
顧大郎答道。
“那你是希望十八歲中舉還是希望四十八?”
“當然是十八。我爹說等我十五就給我相看人家,十八成親。”
顧大郎美滋滋的回道。
“那就按十八歲中舉算,其他的科目暫時不說,隻說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你讀多少了?”
李冬兒在考舉功名邊上又寫下了十八。
“我,我字還沒認全。。。”
“那也簡單,常用字不過幾百之數,我當你已經認識了,後麵可以邊讀邊認。
設要讀的書是兩千頁。十一歲到十八歲去頭去尾的,我算有七年。七年去了零碎的天數取整數每年三百天,這就是兩千一百天,再去了零頭取整也算兩千日。
從今天開始,每天你至少要把一頁書讀懂,讀透,不忘。
你十八去考舉的時候,在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這裏,包過。
而考試的其他的科目,同理。”
李冬兒邊說邊寫,黑板上頓時多出了好多數字。
“這是倒推?”小郎君沒聽出什麼來,倒是呂蒙正頓悟了。
“對。”
李冬兒又在黑板上考取功名後麵畫了一個表格,把剛剛寫的數字全部框了進去,同樣畫了一道連接的橫線。
畫完又指著表格說:
“一旦立下了誌向,必須有一個時間的限製。從這個時間倒著推出來,就朝著誌向的方向踏踏實實一步步的走。
今天你該看一頁書,背一首詩,認十個生字,沒有做完,你的誌向就晚一天抵達。
如果憊懶,每天該完成的功課,今日拖明日,明日再後日,別說十八了,四十八都不成。
我給你們算的這裏麵所有的被去了的零頭天數,如果能好好用上,十六也是可以的。”
顧大郎聽完若有所思,自己舉了手指頭算半天,一臉喜色,大大聲的說道:
“這麼一算,真的並不難啊,一天不過一頁,我就不信,我花幾個時辰,還搞不明白一頁書?!我爹說全力支持我讀書來著,連活都不怎麼讓我幹。”
“有誌氣!我這會舉的是虛數,你們回頭倒是可以總一個數字出來,到底一次考舉,要讀多少書,一共有多少頁,其他還要學多少東西。這些都是有數的,再按著你們的年齡自己算一個數出來。能不能做到看你們自己的努力。
另外,這誌向,隻是顧大郎一個人的,有不同誌向的,一樣也是這麼做。”
明顯的,李冬兒說完,大家都默默的在沙盤上開始比劃。
“那,考取功名以後呢,就是榮生?”
關捫也舉手發問了。
“謀生是貫穿一生的,隻要活著,就需要謀生,考取功名以後,為朝廷辦事,得朝廷的俸祿,讓自己跟家人過得更好而不思其他,那就僅僅算謀生。
這個時候我們的誌向就要放得更大一點。
一縣之長,要使縣轄百姓安居樂業。
一州之主,要使一州民眾齊心協力。
這就是榮業,為他人,為世人,而不限於一家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