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官家,北漢邊軍在麟州邊界蠢蠢欲動。”

“豎子豈敢!!麟州是誰在那邊?”

“楊重勳。”

“嗯,這是個能打的,糧草給供得足足的,北漢肯定糧草告急才出此下策!讓他們紮營造反做香一點,饞死他們,哈哈哈!”

趙匡胤被這大雷甩的精神振奮,我擦,我不去,你自己送上門了,那可就真的不客氣了,正愁沒借口呢,一說打北漢,文臣們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自家饑荒,北漢肯定好不到哪裏去,可咱家有儲備啊,收了大半年糧食了,唐衝那個鬼靈精還去北漢高價收了一波。

就這樣,還唧唧歪歪的,攘外必先安內啥啥的!

瞌睡有人送枕頭,美哉!

“讓唐衝也去,悄悄的,分兩路。一路馳援,一路走邊上繞到後麵,能打就打,打不下來也讓北漢不消停,要是能打下一州一府的就更好了。”

建隆三年四月,北漢軍犯邊,被建寧軍節度楊重勳擊退。

楊重勳的楊家軍連同與緊鄰的府州折家將駐軍北漢西北防線。【注】

趙匡胤暗搓搓的打北漢主意的時候。李冬兒也忙得不可開交。

木石村已經進入了初夏。

冬小麥收割後,新一波的占城稻就育種完畢種下去了。

幾乎說得上無縫銜接。

算算時間,肥給的夠,可以種兩波占城稻,然後種一茬紫雲英養養地,就又可以種冬小麥了,這木石村一年三熟,實在是再好不過的育種基地。

也不知道晉王那邊這賦稅改製一事進行得如何。

始終沒聽到什麼動靜,趙匡胤那邊也沒下文。

邸報上的事,都是簡單寥寥幾句。

李冬兒隻得以關一天的信做消遣。

關一天的彙報既詳細還穩定。

控鶴右廂都指揮使尹勳,一個當年的軍裏的趙匡胤下麵的小頭目升上來的。

被趙匡胤派去修五丈渠了,就幹了件草菅人命的大事。

宋都汴梁,有四河可以漕運:汴河、黃河、惠民河、廣濟河。

其中廣濟渠就是五丈渠。

四河漕運發達,往來船隻絡繹不絕。

賀樓的盛況一出,跟風做酒樓的,都籌備了起來,雖然沒有賀樓大手筆,但對於漕運的吞吐量,卻是足足加了三成有多。

到了今年開春,四河已經不勝負荷。

又因河道淤泥堆積,更使漕運不暢。

正月趙匡胤在賀樓呆了不少時間,從西閣可以清楚看到。

放完假就下詔京畿,調撥丁夫數萬引導閔水自新鄭與蔡水相彙合,貫通京師,南麵經陳、穎到達壽春,以溝通淮右漕運。

二月裏,又調拔丁夫三萬餘人疏通五丈渠,從京城北麵經過曹、濟以及鄆城以通達東北之漕運。

尹勳出身將門,性格剛烈,疏通五丈渠的時候,陳留的丁夫乘夜潰逃,尹勳勃然大怒,斬隊長十餘人,又將其餘潰逃者的左耳割掉以示懲罰。

丁夫不服,詣闕伸冤。

兵部尚書李濤病得都躺床上了,聽說這事還要寫奏折讓趙匡胤殺尹勳,平民怨民憤。

趙匡胤兩邊和稀泥,這邊表揚文臣奏折寫得好,那邊也誇讚尹勳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