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夫人,做好了,已經昨兒就收進庫房了。”小喜子應道。
“回頭打包好了送去給汴京給官家。摘出來的棉花籽也一起送過去。”李冬兒當場吩咐下去。
“不是自家用?就收了那麼一點?”關羽長問道。
“咱家也不缺,棉花太費勁了,以後不種了!”
棉花籽趙匡胤送了兩批,連著種了兩年,也許就是水土不服,大馬山的土壤不適合種棉花,幾乎全軍覆沒,有的長蟲子,有的蕾而不花,有的花而不實。
整個過程特別費勁,成果還極差。
前麵整地播種的還算正常,中間去葉枝,去贅芽,去早蕾,通通都是人工,後麵更誇張,此起彼伏的蟲子,最後那點可憐的收成,還不像水稻麥子什麼的一次性就收割了,十幾畝的棉花,前後拖了十幾天功夫,才全部摘完。
發現了煤礦以後,李冬兒就決定放棄棉花了。
棉花是直根係的植物,清理棉花地的時候,李冬兒就發現,主根紮得特別深,挖出來的得有兩米長。
對於大馬山這種有煤層的土壤,可能就是不合適。收成明顯的不好。
還是讓趙匡胤的司農寺去試種好了。
收成的棉花李冬兒讓手巧的宋氏做了幾件夾棉的裏衣,還彈了幾床五斤重的大棉被。
等趙匡胤試過好用,自然就會花心力去弄,他有一整個農業部門,比她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大多了。
“不種了?真的?”
關四郎高興極了!連種帶收費勁就不說了,就連弄摘出來那點棉花籽,足足花了好幾天。
“咱這邊事情太多了,沒有煤礦的話,折騰一下棉花,有礦就還是讓官家去操心吧,咱家沒那些人。
成品才能讓官家看到這棉花的好處。擺在宮裏拿來賞玩,是暴殄天物。”
李冬兒已經決定把麻煩推給趙匡胤了,讀書時棉花相關的東西她一點兒沒涉及過,做起來事半功倍,不值當。
不做不死心,做了也就知道,貪心嚼不爛。
“娘,我們什麼時候搬家啊?”
九壽提前另一個新話題。
現在學堂搬到山上去了,早上要早起爬山去讀書,新家離得近一點。
新房子每個人都有一個房間,還有廁所,還有浴室,樣樣都讓人向往不已。
好不容易建完了,娘親卻一點沒有搬家的動靜。
好捉急!!
“搬,這個月搬,你們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這都快九月了,下個月晚稻又差不多了,等收完晚稻,今年冬天不種冬小麥了,全部種上紫雲英,讓家裏的地歇半年。我們也好好的休息半年。”
“好耶!!!”
大家又歡呼了起來。新房子雖然沒住進去,他們溫泉已經泡過了。
去年冬天最先完工的就是巨型的溫泉泳池,再在溫泉邊上擴展開去把房子蓋上了。
李冬兒現在木石村一家獨大,幾個公共設施包括汴京賀樓用得都已經是跨時代的變化了,也不怕自家住的房子標新立異。
外觀李冬兒還是按著這個時代的樣式走,裏麵的上下水,馬桶,就全都是現代化的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