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趙德昭簡單的答道。

朝廷的戰報比邸報自然要詳細很多。

領軍大將大敗蜀軍的一路夾雜著大量的燒殺擄掠,打下來的地方沒有一個是完整的。

俘虜回來的,不管是軍是民,想殺就殺,一點都沒有留手,殺完劫掠了錢銀就揚長而去。

這也是發兵前,趙匡胤為了激勵將士們當眾宣布的過。

朝廷隻要地盤、糧草、兵甲,其他繳獲的金帛財物一律賞賜給前線將士。這樣的說法可以鑽的空子就太多了。

趙德昭雖然心有不忍,但跟得蔡嘉上久了,也學了一些戰事的皮毛。

戰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蜀地,山民多,民風彪悍,地勢險峻,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為了讓將士們奮勇向前,許下這樣的說法是激勵,也是無奈之舉。

“不過,爹,我覺得還是略限製一二,這才剛剛開始打,不是殊死抵抗的,何至於殺戮震懾。蜀地富裕,此等暴行或讓蜀民長久無法歸心。”

後蜀跟後蜀國主孟昶,在五代會要裏評價不低。

李冬兒把書給了蔡嘉上,趙德昭就也看了。

孟昶雖然後來窮奢極欲,但前期不失為明君,將蜀地這種本是窮山惡水的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

要不然也沒有那麼些錢供他揮霍。

據說還頗得民心。

“嗯,長進了。”趙匡胤老懷寬慰。“隻是要怎麼限製呢,話我先說出去了,君無戲言,這會反悔,軍裏也會有想法。”

“換將?”

趙德昭躊躇著提議。

“不妥,臨兵換將,兵家大忌。”

趙匡胤否定了。

“私信?”

趙德昭又提議。他也沒什麼好辦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蔡嘉上跟他分析過,平南平時,李處耘烹煮俘虜,麵上看起來,殘酷野蠻,但目的達到了,死了幾十個俘虜,換了南平不戰而降,南平境內人心渙散,宋軍傷亡也微乎其微。

給後麵接手的人留了很大的施仁政的餘地。所以南平後來幾乎無風無浪,晉王在南平實施新稅法,稱得上一帆風順。

但殘酷暴政,過猶不及,老百姓本是有條活路就能苟且求生,真的逼急了,揭竿而起,就麻煩得多了。

“我再想想吧。”

趙匡胤沒肯定也沒否定。

趙德昭的想法都是中規中矩的,他不太滿意,但守成之君,腦子太靈活也不好。

趙匡胤還是寄希望於趙德昭的下一代。

他打下江山,趙德昭坐穩江山,下麵的就是開疆辟土了。

“要送去給嘉姐兒的東西,你備好了麼,明兒個禮官就出發了。”

想起下一代,趙匡胤就換了個話題。如果不是李冬兒堅持要蔡嘉上十八出嫁,他都想趕緊娶回來,趕緊生了孫子。

為了給趙德昭增加幾份儲君的籌碼,他這幾年肯定要把趙德昭安排到軍裏去曆練一二。

意外這個事,誰也不知道哪天到來。

早點生了孫子,他也心安。

“準備好了。”

趙德昭微紅了臉。

“備了什麼?拿來看看!”

趙匡胤好奇。

“嘿嘿,不跟你說,哪有當爹的問這個看這個!”

趙德昭不好意思了,直接就放賴了。

自己親手做了一隻發釵,挺醜的。原來都不想送了,後來想起關羽長去山裏還巴巴的撿了狗尾巴草紮成一捆送給李冬兒,就覺得自己甩關羽長八條街。

那就還是送吧。

不過狗尾巴草好像是比發釵好玩些,去了草梗,放在一個籮筐裏,就撲棱幾下,毛茸茸的狗尾巴就在籮筐裏自己動起來,像一堆綠色的毛毛蟲,煞是好玩。

“哈哈哈,不問不看!”

趙匡胤哈哈大笑,兒子也開始慕少艾了。

兩父子又說了些閑話,到時間就出發去太後宮裏用飯。

木石村,關家老宅。

“這幾個各打十大板,都送回去,我不愛用。”

趙匡胤的禮官過了夾馬營謝家宣旨求娶後,走完形式,謝嘉上就回了木石村。

隨禮官一起來的有二十幾個宮裏的姑姑跟宮女,都是趙匡胤安排過來給謝嘉上的班底,謝家自然住不下,順理成章的,謝嘉上就帶著他們回了木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