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官少民多,趙匡胤也隻能如此,李冬兒敢打包票,肯定無人可用才派了這姓呂的去。

成都這剛剛收下來又民心大亂的地界,必須得有點品級的官去,籃底選瓜結果歪打正著。

“我爹運氣還真不錯。”

趙德昭總結。

“也不光是運氣,你爹看人也有幾分準。”

李冬兒客觀的說就是趙匡胤有動物直覺。

當年那些幕僚,趙普很是能出些主意。

管著趙匡胤錢的沈義倫也很妙。

臨出城之前,沈義倫接二連三的給趙匡胤寫信,

後蜀的龐大的府庫,他守住了,才有兩百條船的好東西運到汴京。

他原駐紮在府庫外,但前來關說送禮,試圖遊說他一起挖宋國牆角的人數不勝數。

但沈義倫一點都沒被腐化,隻是狂催趙匡胤去人交接。

又派了重兵把守府庫,自己避到寺廟裏寡居吃齋,絕不跟人同流合汙。

除了沈義倫,西路軍曹彬也是可圈可點,正經分文不收,整個西路軍在後蜀那就是一股清流。

“娘,娘,我們回來啦!!小灰能摘樹葉啦!!”

隨著九壽興奮的叫聲進到車裏的還有小灰的灰黑色鼻子,上麵抓著一把翠綠色的葉子。

“不錯,小灰做得很好。”

李冬兒伸出手去摸了摸小灰的鼻子,小灰心滿意足的在外麵叫了一聲,才把鼻子縮了回去。

“媳婦,你們也出來騎馬玩兒吧,日頭可好了,曬得特別舒服。”

關羽長在外麵喊道。

“好!”

李冬兒應了。話也說得差不多了,出去曬曬太陽不長蟲。

汴京離太原城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千裏之地,八百裏加急戰報,一路換人換馬,一日多一點可達。

像他們這種出行,為了保持牲畜的可持續使用,一天最多走100裏,走到太原就得在路上耗十天以上。

李冬兒還特意放慢了行程,逢縣必進,還讓趙德昭安排食宿,去實際接觸外麵的世界。

走了三四天才剛剛走了二百裏路。

就這二百裏外,明顯的就跟汴京城一派繁華的景象不一樣了。

“我上次跟關大哥一起的時候,都在軍裏。實不知道百姓這麼苦。”

趙德昭的馬挨著謝嘉上的馬,兩個人並肩騎行。

“嗯,我也是。”

謝嘉上同意。

這兩個人自小的生活環境,說起來已經是甩了普通老百姓一截。

稍微記事長大以後,家裏的環境都不差。

李冬兒整個路線的安排,走一段官道,走一段小道。

還會讓趙德昭跟謝嘉上去跟鄉民討水喝,自己則去地裏看看莊稼。

幾次下來,趙德昭突然發現,他對真正老百姓的生活一無所知。

“柴禾原來這般珍貴,要取暖,要做飯,要拿來賣錢。所以家裏的水就是挑回來的河水,井水直接喝。不會燒滾了喝。”

“全家人隻有一條完整的褲子。”

“好多人聽不懂我們說話,他們連村都沒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