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兒先給這幾個會跟著出行的人介紹了一下海南的現狀,還畫了一張簡易的地圖給大家看。
“原來宋國這麼大,洛陽就這麼一點點?”
榮青黛很好奇。
她長到這麼大,換了三個地方,洛陽,夾馬營,木石村,對國家地理一點概念都沒有。
“夫人就是要去這麼?這可是由北到南穿過整個宋國?”
榮老爺子也點著地圖上的小點問道。
“嗯,宋國很大,如果走著走,橫穿一年都走不完。我們是船車兩路,一路走到瓊崖,也許拐去荊南看看,不一定,最後要在瓊崖停留一段時間,兩三年不等。以後的再看情況。”
李冬兒點頭回答兩個人的問題。
“為什麼?”
榮老爺子不太理解,種田嘛,哪裏都行,怎麼就跑這麼遠。
“瓊崖是最南的地界,氣候炎熱,稻種可以一年三熟甚至四熟。要想稻種好,就得不停的種,不停的試,跟咱們木石村比,幾年下來多好幾代。。”
“這倒是個理。”容老爺子學醫,也知道實踐的重要性。“夫人接著說。”
“瓊崖農耕經濟大大落後於中原,沿海的土地多為鹽堿地,不適合耕種水稻,但島上中心土地肥沃,良田很多。
南漢朝廷沒有怎麼教化當地,稻穀種植大多尚處於刀耕火種,黎峒也就是當地黎人部族用的是合峒製,多戶人家一起耕作,存一部分再將剩下的糧食按戶平分。
耕種很是粗放,人少,良田能實際耕種的也少,種出來的糧食很少,黎人常以芋充饑。”
李冬兒把當地的情況順著往下說。
“芋子倒也不賴,性甘辛性平,益胃、寬腸、化痰、健脾、添精益髓。就是多食難克化,滯氣困脾。”
榮老爺子其實覺得芋子不錯,哪怕拿來代替米麵做主食都是挺好的,可惜儲存不易,也不太適合天天吃。
“去皮手癢,煮不熟的時候也有腹脹。”
榮青黛補充。
“這麼落後,也就是哪怕有錢都買不到東西?”
四郎覺得任務艱巨,他這一路上肯定是負責後勤的,這什麼都買不到,那就是什麼都得帶上了。準備東西都夠他忙好一陣了。
“差不多,什麼都要自備,去了也要開荒。農具,武器,護具都要備上。你回頭拉一張單子,給我看看,該買的買,該做的做。”
這比呂蒙正的滁縣偏多了,島上還沒有歸化的生黎也不知道彪不彪悍。
“路上怎麼樣,好走麼?”
榮老爺子又問。
“路上倒是通的,一直有貨商來往,我們還去買過黎檬子。就是要到瓊崖那邊,過海甚是凶險。
另外那邊氣候炎熱,幾乎可以說沒有冬天,全年都是夏天,除了幾個州府所在的地方,到處都是野林茂密,瘴氣叢生。
我們在北邊長大的人,去了不一定能習慣。”
這輩子李冬兒也沒去過南漢,隻是記載上是這樣,她後世去過,除了熱點,沒毛病。
“親家這是給老頭子我打勸退鼓。”
榮老爺子笑了。
“那不可能,您都開口要來了,我綁也得把您綁上一起走啊,大夫,多實用!老爺子也別叫親家了,總覺得差著輩分也不親近,以後叫我冬兒或冬姐兒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