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村裏一直這麼幹。”

四郎想笑。

但凡村裏缺啥,大量的,五郎就讓采買去市麵上轉一圈,買買買,然後商家就自動找上門了,木石村現在的供應商,全是找上門來的。五郎能把價格壓得很低,但又會給出一張長期的訂單彌補。

也就是李冬兒不讓五郎做倒買倒賣的事,不然,這木石村早就富得流油了。

“妙!大妙!”

潘美覺得自己腦袋不夠用了,原來招攬商人可以反其道而行。

“多采購點各地的種子,什麼都行,藥材的,鮮花的,樹苗的,甚至家禽家畜。大宋有的沒有的都來些。

有活性的東西回頭單獨列出來給司農寺,不要外流。這些利潤不大,可以把價格開高一些。”

李冬兒建議。

占城稻的稻種現在司農寺管得不錯,可以增加它的職能了。

今年的製科,木石村的農科生去參加了,一大半進了司農寺,一些分發到宋國各地去指導占城稻種植,一些留在了司農寺的實驗田那邊繼續培育更強更好的稻種。

老柴頭有了一個嚇死人的司農使的職稱,沒有具體事務,就是榮譽頭銜,時不時的去洛陽報個到,給司農寺的人上上課。

另外一半的農科生裏,有的是中了沒去,有的是沒中。這些人比她還早出發,直奔瓊崖會和呂蒙正。

是該引進一些種子讓研究不要太局限了。

現在自己身在廣州這麼方便,不用太對不起自己了。

種花家的種菜種田天賦,真個重視起來,很快的估計就會有成果。

“好的,關夫人,我記下了,種子關係民生,我會特別留意的。”

潘美鄭重應下了。

“嗯,謝過潘節製了,還有一事,這蕃人來了,也別讓人過得太舒服,你剛剛說有個專門的蕃坊?是租的還是買的?要是住舒坦了不回去了,對我們沒啥好處。”

“呃,這個,這個可怎麼控製,他要留,我們也沒辦法啊。蕃坊吃住都有,都是暫時的,現在還沒有人買房子。”

潘美仔細想了想,長期滯留得不多。

航行都要等季風,一般來了就沒有能立刻回去的,所以原來偽漢劃了一個片區給夷人住,後來夷人有些吃不慣住不慣的,就有人張羅了各地的飲食,但也僅止於此了。

“不給房子,不給地,隻要是國外的人,他們願意貿易可以,定居也可以,家小搬過來都行,但是不能賣房子。

人離鄉賤,多數人的心裏,都是希望有個固定的屬於自己居所,一旦沒有,就沒有那麼踏實。

而且不賣也是怕他們把房價地價抬高了,以後我們本地人都買不起房子了,他們隻能租賃,也是給廣州本府的居民多一個進項。”

李冬兒能想起後世的現實狀況,現在大宋之於外麵的無論哪個國家,都像是歐美發達那會相對於發展中國家。

總有人欠削了腦袋想往發達國家湊,她有同學全家移民了,後來聊天說起,外麵的人不友好有很大的原因是華人抬高了房價,華人以一己之力把幾個移民國家的就算很偏僻的地方的房價都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