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篇~論中國幾千年曆史之關於詩歌,關於詩詞,關於小說(1 / 1)

很早以前,瓜吐槽過幾句關於文化輸出跟輸入的事。

有看客表示過,不可能因為蜘蛛俠的出現,就去找一隻蜘蛛咬自己。

瓜沒有回複,在草稿箱裏其實是寫了一些東西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現在這個網文小說,早期,大家寫東西還是怕被捉蟲的,到了後麵,就全成了架空。

一旦架空,有不合理之處,大部分人的感覺是:看書,何必呢,爽就行了。

這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文化輸出。

雷神,蜘蛛俠,黑寡婦 等等等等,他們的故事經得起推敲麼,真的有麼,管他們真不真,打得爽就行了。看著心情舒暢就行了。

總的來說,幾十年來,文化輸入無處不在。

它改變的不是行為,比如說找蜘蛛咬自己一下。

它改變的是思維模式,無所謂,不較真,隨他去,爽就行。

唐詩宋詞元曲。

我們現在的好多戲說,根源是從元朝開始的。

元朝當政人不認字,他們建朝以前也並沒有自己的文字,隻以刻木為契、結草為約。

上層不重視詩詞歌賦,也欣賞不了詩詞之美,下麵自然也就沒有了產出詩詞的土壤。

應運而生的是戲曲,故事,話本。因為這些都可以演繹出來,更通俗易懂。

像陸遊這種六十年間寫了萬首詩的事,再不複見。

戲曲,故事,話本,怎麼寫才能抓眼球呢,無論什麼時候,製造衝突,罵上層,編排名人。

到了明朝,短篇變成了長篇,小說變成了演義。

發揮的餘地更大了一些。

舉個實例吧。

草船借箭大家都知道吧,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裏的情節,是諸葛亮奇思妙想,豐功偉績。

但其實在《三國誌》裏這事是孫權幹的。

《三國演義》是小說,重複一遍,是小說,正兒八經的小說。

《三國誌》是什麼,是史書!!!!是記載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西晉史學家陳壽著,

羅貫中羅大大,寫的演義是真的絕了,作為寫手真的,特別膜拜。

大家幾乎把他的演義當成正史來看了。

他的書裏:

關於張飛的形象,你看到張飛就能想到胡子拉碴,腦子裏都是瓜。人設穩穩的。

但《三國誌》裏記載張飛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能畫畫,能寫一手好的書法,而且,張飛是個美男子。

關於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自負霸氣一代梟雄的人設就立起來了吧,但這句話不是曹操說的。

孫盛《雜記》中原話:操淒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話的意思類似,但多了個天下,換個場景。人設就大不一樣了。

還有劉備~雙劍,關羽~青龍偃月刀,張飛~丈八蛇矛,呂布~方天畫戟,趙雲~青釭劍等等,這一切一切深入民心的武器裝備,嘿嘿,沒有一樣是真實人物使用的。

對了,沒有所謂的桃園三結義。

拉拉雜雜說了一堆,其實,現在是作為寫手很好的年代。

因為無論寫得多麼曲折離奇,脫離現實,隻要有人看就是成功。

羅大大就是最好的例子。

瓜寫完這本,深覺不足。

今天本來想寫一章九壽的番外,加上捉蟲。

捉了一會腦袋嗡嗡的,明兒在說了,要是有寫就發出來,沒寫,那就這樣啦。

再次感謝大家,哈哈哈,希望大家看到一堆科普沒有抓狂。

哈哈哈哈哈哈哈!!!!

瓜就是個任性的瓜!!!!愛你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