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讓人產生了冬日已降的錯覺,隊伍排列在南寧寺山間的道路,綿長幾公裏,被霧氣朧罩,一眼也望不到頭。
一禪大師站在山門前,看著遠去的隊伍,眼裏情緒複雜,“阿彌陀佛,苦海無涯,早悟因果。”
———
千毓掀開簾子,看著大霧彌漫的山寺,心中感歎,短短幾月,如同做了一場很長的夢。
“毓兒,莫要貪戀景色,小心著了涼。”太後在一旁一臉慈笑的看著千毓。
“好,祖母。”千毓放下簾子,坐了過去,撒嬌似的靠在太後肩上。
“多大的姑娘了,還像小孩子一般。”太後嘴裏雖然這樣說著,但是臉上笑意不減半分,反手抱住千毓的手臂,頭貼在她的臉上,“短短的這一路,我的毓兒吃了那麼多苦,幾經磨難,往後呀,毓兒定然福氣滿滿……”
“父皇,母後,還有祖母您能一直一直陪著毓兒,就是毓兒最大的福氣,這些磨難對於毓兒來說,不值一提。”
“傻孩子,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祖母老了……”太後眼裏透出一抹悲涼,半生都在那不見血的皇宮裏廝殺,一輩子太短了。
“祖母,您不老……”千毓把頭揚起來,認真的看著祖母,“您的福還沒有享完呢,得一直好好的。”
“哎,好,祖母一定好好的,以後祖母要親自給毓兒梳頭,給毓兒送嫁……”
“毓兒不嫁,毓兒就一輩子當您的孫女。”千毓搖著頭說道。
“好好,那便隨了我們毓兒,天底下不知道什麼男兒才能配得上我們毓兒,祖母也不願你受半分委屈,吃女人的苦。”
“終於有一日,毓兒會遇見自己的意中人,不為名,不為利,一心一意隻為毓兒。”
“遇不見,就給祖母當一輩子孫女!”
“好!”
回宮的路,沒有來時那麼坎坷,幾日便順利抵達京都了。
宮裏一幅喜氣的景象,宮人們忙碌的穿梭在各宮長廊。
風儀宮
“莫姑姑,上了脂粉,這樣瞧著,氣色還好吧?”皇後拿著銅鏡,端詳著自己的臉,“這裏再補點……”
“皇後娘娘,瞧著可以了,再補公主反而會看出異樣。”莫姑姑上前給皇後整理衣裙,眼裏充滿心疼。
皇上自從公主離宮以後,就隻是皇後病倒那日來過鳳儀宮,陪了一會,便匆忙離開了。
皇後體諒皇上乃一國之君,公務繁忙,心裏卻愁緒萬千。
皇上日日宿在其他宮妃的宮殿,仿佛將鳳儀宮拋之腦後,莫姑姑知道皇後為何悲,她曾經見證過,皇後還是小姐時,和皇上的情意。
她原也以為皇後在皇上心裏是不一樣的,特殊的存在……可是連著一月,她一個伺候的人,都寒了心,更何況皇後呢。
門口小跑著進來一個宮婢,聲音欣喜,“皇後娘娘,皇後娘娘……”
“陛下來了,此刻正在外殿候著呢!”
皇後聽到此話,笑著放下鏡子,提裙離開梳妝台,“莫姑姑,走吧,不要讓陛下久等了……”
“皇後娘娘,淩貴妃也在……”宮婢補充了一句。
皇後頓了一下,強顏歡笑,“哦,是嗎?”
今日是毓兒回宮之日,皇後怎麼也想不到,陛下竟然也將淩妃帶在身邊。
“皇後娘娘……”莫姑姑上前扶著她。
“走吧,沒事,陛下肯定也有他的苦衷……我相信他。”
欲在其位,必承其重,娘告誡她 管好自己的心,可那是陪她走過最青澀時光的男人,她如何能控製自己的心。
外殿—
“皇上,呐~甜不甜~”
大殿穿出來的膩歪的聲音,淩貴妃氣勢盛人,穿著豔色的宮裝,兩隻手半倚在木桌上,用手剝著葡萄,喂給皇上,絲毫不顧及這裏是鳳儀宮。
皇後從門口進來,皇上將頭歪至一邊,略顯一絲窘迫,雖然雨露均沾,但他從來沒有在皇後麵前與宮妃如此親密過。
淩貴妃假意沒有看見,嬌嗔一聲,“陛下~”然後嬌滴滴的把剝好的葡萄送入皇上口中。
“臣妾參見陛下。”皇後上前認認真真的行了一禮。
“呀,姐姐什麼過來的~妹妹都沒注意到呢……參見姐姐~”
“近日來,陛下每日宿在妹妹宮中,妹妹身體疲憊,望姐姐不要怪罪~”淩貴妃漫步走到皇後的麵前,嬌笑著。
“妹妹伺候陛下有功,姐姐怎麼會怪罪呢。”皇後一臉風輕雲淡。
“謝姐姐體諒,妹妹聽說太後娘娘與長樂公主今日回宮,掐著時辰,此刻應該也快到了,我們快去宮門口迎接她們吧。”
淩貴妃,“妹妹可羨慕長樂公主新建的琉璃宮了,在宮裏,那可是獨一份呀~陛下~你說過我們要是也有孩子了,你會建得比琉璃宮更美,對嗎?”淩貴妃矯揉的倚在陛下肩上。
“是,愛妃不必羨慕……朕以後定然也會為我們的孩兒,建一個獨一無二的宮殿。”
皇後遙遙看了皇上一眼,並未得到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