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革命的時代——袁世凱VS孫中山(2)(3 / 3)

這日本人也不理睬,那就找英國,最後找到了英國外相格雷,寫了封信,還是前麵那些話:我是中國革命大領袖孫中山,希望獲得你們英國人的支持。格雷收到這封信就樂了,說這個孫中山純粹是一個理論家,根本不懂得實踐呀,於是回信說:我們歡迎孫先生從香港、從英國經過,我們對孫先生的全部支持就到此為止。孫中山一看還是不行,就去了法國,找到了法國的一個銀行家。孫中山說,我可以拿中國的礦產做抵押,換取你們的貸款。那個法國銀行家說:你說的話我聽不懂啊,你自己吃飯還成問題呢,你還跟我來抵押?孫中山氣得說:你這個人沒法說話,回國。於是孫中山離開了馬賽港,踏上了回國之路。

回國之後,他就去了上海的惜陰堂,它的主人是一個叫趙鳳昌的人。

可以這麼講,如果說袁世凱是中華民國之父,那麼趙鳳昌就是中華民國之母。當時趙鳳昌正在家裏調兵遣將,所有的政客要人全來他們家。孫中山回國之後也第一時間趕到了,參加了會議。大夥兒首先討論的問題是,如果迫使清帝退位,得給他多少錢。孫中山一拍板:我看四千萬行。趙鳳昌說:孫先生你不要亂講話,我們將來要建立的是一個民主國家,給多少錢得議會說了算,你怎麼能亂說呢?於是孫中山不說話了,兩人話說不到一塊去。實際上最後清帝退位,答應的是一千萬。

最後,趙鳳昌安排說:孫先生,我來安排你去南京,由你出任中華革命軍的大元帥,以你的名氣和號召力,與北洋相抗衡,應該不在話下。孫中山連連說好(可參閱吳歡:《民國諸葛趙鳳昌與常州英傑》,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

第二天馬軍帶了六名使者來找孫中山,說:孫先生咱們來談談這次選你當大元帥的事。孫中山說:你們聽我說,要選咱們就直接選大總統,不要選大元帥,大元帥不是國家元首,人家外國人不給錢,隻有選了大總統,那海外的援助才能到賬。

緊接著,革命黨放出消息,什麼消息呢?說孫中山從海外歸來,帶來了美金千萬、兵船百艘,有這麼強的戰鬥力,北洋是不在話下的。

參與南京投票的議員們就這樣全給忽悠住了,本來是選大元帥的,結果選出個大總統來,這就是孫中山“巧取”大總統的故事。

(第六章)革命尚未成功

孫中山當了大總統之後,袁世凱就火了,他是想當這個大總統的。此時孫中山放話了,說如果袁世凱你真的支持共和革命,我這大總統可以讓給你嘛。意思是說這大總統首先是我的,但我可以讓給你。

最後孫袁雙方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這個協議是以北洋的一個戰略布局為核心——劃江而治,凡是江南沒有獨立的省份,必須馬上獨立,必須要宣布革命;凡是江北已經革命的省份,必須放棄革命。即形成了南革命、北皇統的局勢,這中間凸顯的是北洋武人的絕對實力。袁世凱借助北洋的武力,結束了大清帝國的統治。清帝國就是在袁世凱的手中,走向了它的末日,而袁世凱本人,也成為了中華民國的首任大總統。

但是,在這個革命的時代,革命是有始而無終的。當袁世凱走上大總統座位後,他發現,他麵臨著一個以天下人為敵的險要之勢。孫中山前後發起了二次革命、護國戰爭,所有這些都是在日本軍人的鼎力支持之下,對中國本土政權的一次清算。袁世凱頂了幾年,最終上了日本人的套,踏上了稱帝之路。他的這一次倒退行為,為這段曆史畫上了一個句號,這個句號就是:結束帝國的人,他終將為革命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