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通用國家概況》,即以俄語作為共同交際語言的國家概況,為高校俄語專業國情課試用教材。教學時間1學期,每周2學時,共計36學時。編寫該教材的目的在於為新人學的俄語專業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學習俄語的興趣和自覺性,為了解當今俄語運用國家的概況提供一些幫助。
從20世紀50年代過來的中國人,對蘇聯的印象都很深刻,那時一提起蘇聯,很多人都會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去看待它,就會萌生出無限的向往。曾經一度,在我們城市的大街小巷能看到那些藍眼睛、棕褐色頭發和大鼻子的蘇聯友人。當時,學習俄語、看蘇聯影片、讀蘇聯書籍、唱蘇聯歌曲、與蘇聯小朋友通信、收集蘇聯郵票成為時尚。中蘇友好館舉行的聯誼活動也常常受到眾人的關注。這不僅僅因為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列寧、斯大林的故鄉,而且也是我國建成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榜樣和力量的源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蘇聯曾對我國的建設給予了很多幫助,為我國培養了不少各類專業人才。同時,兩國有著相同的意識形態,都把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確立為奮鬥的政治目標。
在以後的幾十年裏,蘇聯的政治舞台風雲變幻,中蘇關係也出現了諸多摩擦。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蘇聯政府終止了對我國的援建項目,撤走專家,帶走圖紙,給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了極大損失。60年代中期,蘇聯在蘇中邊界、蒙中邊境屯兵百萬,威脅我國的安全,致使中蘇關係惡化,從此兩國的關係基本中斷。60年代末,中蘇兩**隊在珍寶島發生了武裝衝突;70年代末,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後又出兵侵略阿富汗,中蘇兩國的外交關係進入了低穀。
直到80年代中期,中斷了20多年的中蘇關係才有所改善,兩國特使就實現關係正常化問題進行了磋商。中蘇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人民的願望和根本利益。蘇聯承認在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關係中犯了錯誤。1989年,蘇共中央總書記、最高蘇維埃主席.戈爾巴喬夫正式出訪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蘇聯與我國解決了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並恢複了政府間關係。
1987年,戈爾巴喬夫出版了他的新書《改革與新思維》,提出“民主化”與“公開性”兩大原則。他的改革設想是政治優先於經濟,解決政治問題為解決經濟問題開辟道路。他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致力於降低**在決策過程中的地位,使蘇共從一個直接領導國家的黨過渡到隻為選舉服務的黨。在蘇聯的改革過程中,經濟不斷下滑,出現了經濟危機;各加盟共和國民族意識日益增長,矛盾愈演愈烈,最終使聯盟中央的權力一再削弱;在社會政治方麵,在對發展生產和指導經濟的改變方麵超出了改革的預期範圍,這些改變導致存在了70年之久的蘇聯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