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會之也沒有動什麼手腳,隻是回信告知鎮國公最新的消息:歸家長子的嶽家出事了,而他能在孝期滿後成功起複,都是靠嶽家之力,如今他嶽家保不住了,他又能撐多久呢?既然鄖陽府治下有其他官員看歸家長子不順眼,告了他好幾回的狀,範會之這個行事公正的知府,自然也會成全眾人,幫忙將他們的心聲傳達到更上一層的官府去,直達都察院與吏部。去年年底歸家長子的考評結果不理想,估計今春就會被罷黜了。
歸夫人大驚失色。她知道自家亡父生前出賣過的範會之,眼下就在鄖陽任知府,正是大弟的頂頭上司,因此才想讓周家幫忙,讓大弟升官回京。她疑心範會之會去鄖陽,就是衝著大弟去的,大弟這是被仇人給陷害了,才會丟官。她又知道周家曾經關照過範會之,認為範會之能平安熬過流放的這些年,沒病沒殘,還撐到了遇赦回朝的時候,都是周家的功勞。她一邊埋怨周家多事,護住了歸家的仇人,一邊又疑心是鎮國公夫婦故意唆使範會之對大弟下手,心中大怒。
她在氣頭上,根本沒考慮過時間差的問題,隻覺得若沒有周家縱容,範會之絕對不會有機會對大弟下手。她認為周家一邊好吃好喝地養著她們母女嬸侄,一邊對她的兄弟下黑手,是想斷了她的臂膀,叫她失了依靠,從此隻能聽從周家擺布。虧得她還想把女兒嫁進周家,借周家之力拉拔娘家兄弟,沒想到盤算未成,就先叫周家算計了去!
大弟丟了官,雖然會回京城老家,但無官無職,無權無勢,他在京中又如何度日?豈不是隨時都會被仇家欺負上門?!更別說她心裏還盼著兄弟們升官回京後,能謀個擁立之功,等將來新君登基,歸家便可安享榮華富貴了。如今大弟隻能回家做閑人,既不能在朝中發聲,也沒有資格拉攏其他官員推舉儲君,還談什麼功勞?!萬一周家使計,將歸家人徹底打成吳門反叛,孫家附庸,日後新君上了位,對此信以為真,歸家就真的永無翻身之日了!
歸夫人氣急敗壞,心中對周家的怒氣漲到了頂點,一時失了理智,不但衝著鎮國公夫人發了火,還拘著女兒不許她去上課,更不許她與周家女眷來往。吳珂前來勸她,也被她罵了回去,還罵得很難聽,質問他這麼聽周家人的話,怎麼不改姓周?還做什麼吳家子孫?!
等到吳瓊以絕食相威脅,與母親大吵一架後,孫夫人才稍稍冷靜了下來,開始後悔自己過於衝動,與鎮國公一家鬧僵了。如今她大弟的官位已經保不住了,多半是要免官還鄉的,但隻要他功名未除,將來也不是沒有起複的希望。周家能讓他丟官,自然也能讓他得官。
她還有個小弟,也在小地方上做縣令。大弟已經吃了大虧,小弟她一定要保住才行!
抱著這樣的念頭,歸夫人便接受了女兒的提議,給鎮國公夫人賠禮了。
隻是,她自問已經十分委屈求全,鎮國公府又是否會輕易相信她真的悔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