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完美能源在地球上的儲量極度稀少,卻廣泛存在於月球之上。
2030年,人類開始著手組建月球能源基地。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到了方原出生的二十一世紀中葉,氦三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月球基地的支柱產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氦三的儲量,是人類開發月球的原動力。
經濟基礎,決定開發力度。
方原的爸爸方心陽,是材料和地外能源運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
他提出了很多從月球把提煉好的氦三能源運到地球的超前理念,並且是唯一一個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
解體事故發生的那一天,方心陽戴冰豔夫婦,和另外20位院士,搭乘兩周一班的地月常態化航班,去月球022號氦三能源基地視察。
科技發展到2050年,所有飛離地球的常態化星艦航班,都裝備了自動逃逸設備。
星艦解體的那一刻,逃逸設備以獨立高強度保護罩的方式,把每一個乘客都彈射出去。
方心陽院士是這種高強度防護罩材料的發明者。
無數次的安全實驗證明,在彈射設備正常開啟的情況下,21世紀初的那些高空解體的災難,都不再會有人員的傷亡。
偏偏,在發明者搭乘的時候,出現了意外。
這場至今都沒有找到原因的事故,帶走了22位地球上最頂級的科學家。
能源領域的、深空探測領域的、地外大氣再造領域的……
因為損失過於慘重,這個原本稀鬆平常的日子,被載入了人類外星探測的史冊。
2月22日,也因此被定為太空災難哀悼日。
救援人員第一個找到的,是裝有戴冰豔院士遺體的防護罩。
防護罩裏麵,懷孕六個半月的方媽媽已然沒有了生機。
但她的肚子【外麵】,掛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嬰兒。
那是一個何等慘烈的畫麵?
一個沒有生機的孕婦,一個裂開的肚子。
一個極度虛弱的嬰兒,艱難地維係著似有若無的呼吸。
就這樣,方原奇跡般地在2050年的醫學背景下,活了下來。
他的幸存,成了人們緬懷這些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的唯一途徑,人送外號【奇跡寶寶】。
方原並不願意因為父母雙亡被過多關注。
打從有記憶的第二年開始,他就盡量隱形,努力不讓自己成為每年2月22日,都要被拉出來憐憫一遍的對象。
但這場太空災難帶給他的影響,卻一直如影隨形。
方原出生的那一年,植入性基因輔助腦組開始在全人類普及。
每一個在出生前,做過基因全序列檢測的,都會擁有專屬的基因輔助腦組。
這不僅僅是一台微型的機器,也是一個治療儀。
從根源上解決了一直困擾著人類的諸多遺傳疾病。
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腦癱、唐氏綜合征、血友病……
至少有十個國家,給2050年1月1號以後出生的小孩,提供了免費的植入性基因輔助腦組。
普及程度,和二十一世紀初,嬰兒一出生就被接種了乙肝疫苗差不多。
普惠版的腦組,除了糾正遺傳疾病,還具有全語種導入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