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知道這個人。
他叫王剛,有點小聰明,出去闖蕩了幾年,沒想到今年還買上車了。
不過這人眼高手低,以前最看不上宋曉峰。
如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見宋曉峰在外麵混得出人頭地,這人也跟著巴結上了。
“行。”
宋曉峰也不客氣,畢竟,一大家子人呢。
上了車之後,宋曉峰和王剛聊了起來:“王哥,混得不錯啊,都買上車了。”
“哪裏哪裏,沒你混得好,這幾年在外麵掙了點小錢,所以就買了一輛車,不過呢,我買車可不是為了自己家開,而是為了在村裏做生意的。”
王剛雖然嘴裏卻謙虛著,不過他得意的表情可是出賣了他。
“哦,王哥準備在村裏做生意了。”宋曉峰驚訝地看著王剛。
“對啊,我們家那小子太淘氣了,現在他上小學了,不看著不行啊。”王剛提起這件事的時候,也有些無奈。
其實相對來說,外麵賺錢還是比在壽城容易的,不過,為了孩子,他也沒辦法。
畢竟,這個年代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就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一切。
“也行吧,不知道王哥準備做什麼生意?”宋曉峰好奇的問道。
“準備從村裏販一些農產品到縣城去買,而且,鎮裏有什麼運東西的活,我也可以接下來。”王剛說道。
“這倒是一個好營生。”宋曉峰點點頭。
這年頭,有車的人本來就不多,這個生意可以說是王剛的獨家生意,的確可以做。
“好,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王剛聽了之後,哈哈大笑:“曉峰啊,有一段時間沒回來了吧?感覺村裏有什麼變化沒?”
宋曉峰目光直視著村裏,變化確實有,但是卻不大。他是見過幾十年後世界繁華景象的人,眼前的村子在他這也還是破落的模樣。
“變化是有了,我記得我剛走那會兒,村口的路還沒那麼平……一下雨那塊全是積水,孩子上學得趟水走。”
他話說的王剛深有感觸,也歎了口氣:“可不是麼,日子就是一點點過好的。”
“不過啊,曉峰你還不知道吧,你現在就是全村的榜樣。”
正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前麵兩個小孩兒突然手牽手從邊上衝出來,好在王剛反應快,踩了刹車,他手在喇叭聲按了兩下,兩個小孩兒回頭跟他做了個鬼臉。
重新發動車子後,王剛繼續說:“我有個侄女,天天就拿你掛在嘴邊呢,這不,前段時間也出去上學了,還說要像你學習考上大學呢。”
宋曉峰一挑眉:“考哪了?”
“就是鎮子裏,東邊那邊不是有個學校麼?”
東溪村不發達,既偏僻又落後,村裏也就勉強蓋了個小學,再想往上學,就得考到鎮子裏了。
不過這個年代大家思想都傳統,上完小學就得下來幹活,很少有父母能想得開,繼續供孩子上學,估計這裏麵也有王剛的功勞在裏麵。
他在外麵闖蕩過幾年,和村裏人想的都不一樣。
“那挺好的,讓她好好學。”
王剛笑的眼睛都眯起來了:“可不麼,我那侄女天天除了看書就是看書,幹勁足的很呢。”
兩人聊著聊著就到了,王剛把車停在宋曉峰家門口,又下車幫著把東西搬進屋裏。
然後,他拒絕了胡繡留下來喝口茶再走的好意,轉身離開了。
胡繡帶冬冬進屋喝水,吳濟就眯著眼睛看王剛開車漸漸變成一個小白點。
“王剛在村裏也算是個人物,平日裏想讓他開車,那得拿錢才行,這次免費開車送人,還是第一次。”
宋曉峰笑了笑,沒有說話,和吳濟一起進了屋,幫著胡繡整理地上的年貨。
三十早上起了個大早,一家四口換上新衣服。
吳冬冬穿著個紅色襖子,是宋曉峰特意從合市給他帶回來的。
胡繡又給她紮了兩個羊角辮,小丫頭看著喜氣洋洋的。
胡繡在廚房做飯,宋曉峰就和吳濟一起帶著冬冬貼窗簾。
這時候還不時興膠帶,用的都是用麵糊糊兌水,調成的白乎乎,粘性很強,用刷子往春聯背後一滾,就能留下不少膠,宋曉峰抓著上麵,吳濟抓著下麵,聽著吳冬冬站的遠遠的跟他們喊。
“爸爸歪啦,往左往左。”
宋曉峰捏著春聯的一角就往左挪了一點,這時候吳冬冬又喊:“過啦過啦,回來一點回來一點!”
他又往回挪了一點,看見冬冬點頭,他雙手捏著春聯一角,往牆上一按,手掌心在上麵拍了拍,春聯就黏在了牆上。
這春聯一貼啊,年味就出來了。
三個人拍拍手,笑嗬嗬的進屋去了。
屋裏胡繡已經端著早飯出來,很簡單的三個炒菜往桌子上一端,她手在圍裙上熟練的一擦,笑道:“貼完了?快來吃口飯,一會兒就有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