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兩邊的理由都很充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他們兩個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事情陷入了僵局,袁本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餘國英這樣做也是沒有錯的,完全是為貧困生考慮。
但是從宋曉峰的角度考慮,他也是在為學校做事,學生會作出這樣的處罰決定也沒有任何問題。
兩個人的角度不一樣,所以看問題的態度也不一樣,袁本生夾在中間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現在你們兩個都互相停一下,這一次事情我已經了解了,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應該是貧困生的問題。”
院長說話的語氣也十分無奈,這一次的事情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不過關係到貧困生的生活問題,這也確實需要大家一起來解決。
如果僅僅是因此就通報批評,或者對貧困生有什麼懲罰,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我作為老師,我能理解學校的處罰,但是我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我隻是希望學校能盡可能地給予他們幫助。”
餘國英並不是不遵守規章製度,隻是覺得如今的規章製度應當對於這些人給予一定程度的寬容。
他們也是出於無奈才會這樣,如果大家都能吃得飽飯,家庭沒有任何困擾的話,這樣的事情也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貧困生在求學一路上已經過於艱難,如果因此在檔案上留下什麼汙點的話,他們未來的路會更加難走。
尤其他們這些人畢業分配到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政府機關,那種地方更是注重這些。
所以她還是希望宋曉峰能夠收回通報,畢竟,製度之外,不外乎人情。
“院長,關於貧困生這一件事,我有點話想說。”
宋曉峰剛剛一直沒有說話,他在心裏一直在思考,關於貧困生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如果僅僅依靠學校的財政收入來支撐的話,對於學校也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而且現在學校並不能拿出那麼多勤工儉學的崗位,來讓這些貧困生獲得一些收入,現在的時代又很少會需要兼職這樣的工作,所以貧困生也很難在校外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
其實作為宋曉峰的角度,他也能理解這些舉動,隻不過規章製度就是規章製度,不允許有任何人徇私。
“其實學校對於貧困生也有一定的關懷政策,隻不過還沒有那麼普遍,你要是有什麼好主意,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聽聽。”
院長擺出了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他們學校也為這些事很頭疼,不知道宋曉峰有沒有什麼好主意。
如果真的有什麼好辦法的話,這對於學校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如果學校不能在能力範圍內設置更多的勤工助學的崗位的話,那麼不如給貧困生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曉峰提出了自己的觀念,除卻那些學校專門設置的勤工儉學的崗位之外還可以另外開辟一片天地專門留給貧困生去做。
“你這話倒是好意,但是我們該怎麼做呢?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也想過,不過並沒有太好的辦法,所以我們才一直糾結。”
關於貧困生的問題,學校也開了好多次會,但都沒有商量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他們也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