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寧是瞞著自己的父母,報名參軍的。
父親是中學的語文老師,還算深明大義,平時都很尊重他的決定,隻要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和出格的行為,一般都不會出言反對。
母親就不一樣了。
張恒寧的母親長期在財政廳工作,已經官至預算處處長,工作能力強,見多識廣,在單位和家裏都非常強勢,在家裏說話更是一言九鼎。
她對孩子從小就要求異常嚴厲,補什麼課、發展什麼興趣愛好,都是她說了算。
母親在做孩子一生規劃這項重大課題時,出發點和立足點都很簡單:公務員考試需不需要?進央企需不需要?
對於經曆過上山下鄉、曆經千難險阻、奮力拚搏十幾年才在政府機關謀得一席之地的她來說,鐵飯碗,絕對值得一生追求和相守。
這是她這麼多年來總結的最寶貴的人生經驗,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把這個鐵飯碗作為傳家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玄鐵恒久遠,一碗永流傳。
所以,張恒寧的夢想,必須要由她來親手打造;
張恒寧的人生路徑,也必須要由她來親身引領。
乖巧的張恒寧,多數時候都是在女皇的監督下奉旨行事,就算偶爾脾氣上來了,在朝堂上大著膽子頂撞女皇,甚至拂袖而去,女皇陛下都能立刻派欽差大臣老爸出馬,讓高呼“女皇萬歲”的老爸充當“理解萬歲”的說客,極盡寬慰之能,以迂回戰術再傳女皇口諭,直至張恒寧走上正軌。
就這樣,在老媽勢如破竹的指引下、老爸身不由己的助攻下,夫妻雙雙把張恒寧送進了名牌大學的名牌專業。
不過,讓張恒寧值得欣慰的是,外語本就是他非常喜歡的一個專業,在這一點上,竟與老媽不謀而合。
唯一的區別是,張恒寧是因為自己喜歡,而老媽是因為社會喜歡。
“寧寧,在大學一定要好好學習,媽都給你規劃好了,畢業出來後,就考公務員!聽媽的絕對沒錯,媽在政府裏工作了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給你探路、鋪路?商務廳、外經貿廳都需要外語出色的人才。”當老媽依依不舍地把他送進大學校園後,滿含熱淚地叮囑道。
張恒寧輕輕地點了點頭,至於老媽的眼淚,他始終不明白是因為舍不得放他,還是舍不得放手。
“管她呢,反正我自由啦!”張恒寧一想到從此往後,便脫離了母係社會,遠離了權力的中心,身處江湖之遠,心裏就忍不住地開心。
“她要是知道我放棄學業,去當了兵,龍顏大怒後,會是淩遲處死還是白綾賜死?”
自從當兵以後,張恒寧一直在想著應該挑一個怎樣恰到好處的時機、用什麼合情合理的方式給老媽一個交待。
從灑滿陽光的正道,拐進荊棘叢生的小路,是絕對不會被老媽接受的。
畢竟“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句諺語,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張恒寧當兵,是他第一次忤逆了老媽的安排,也是第一次自作主張的決定。
絞盡腦汁考慮了很久以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騙。
大學期間,他每周都會給老媽打一個電話,按時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哄老媽開心;暗示自己經濟上的拮據,哄老媽打錢。
當兵後,每周打電話的條件就完全不具備了,手機被班長收走了,說是新訓結束後再還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