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寬容是更好的教育方式(1 / 1)

甘地回憶父親

子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互贈的禮品。

父母在孩子出現品德過失的時候適當地給孩子以諒解、寬容,往往比對孩子一味的批評處罰,更能讓孩子心悅誠服,給孩子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時說過:“是父親那崇高的寬容態度挽救了我。”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慨呢?原來,甘地出生在一個小藩王國的宰相之家。從小就愛撒嬌,性格也不開朗。他對父母十分順從,對周圍的事物也特別敏感,自尊心很強,一旦被人奚落,馬上就會哭鼻子。在學校一挨老師批評,就難過得受不了。少年時期,由於好奇,他染上了煙癮,後來發展到偷兄長和家臣的錢買煙抽,而且越陷越深。漸漸地,他覺察到自己偷別人的錢,背著父母抽煙的行為太可恥了,一想起來,就覺得無臉見人,內心十分痛苦,甚至還想過自殺。當終於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時,他便把自己的整個墮落過程寫在了筆記本上,鼓足了勇氣,交給了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嚴厲批評、懲罰,以減輕內心的痛苦。父親看後,非常生氣,心情十分沉痛。但是父親深愛孩子,沒有責備他,隻是傷心地流下了眼淚,久久地凝視著兒子。甘地看到父親痛心的樣子,受到極大的刺激,更加悔恨、內疚、自責,深感對不起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從此,他痛下決心,徹底改正了錯誤,走上了正路,從那以後,思想行為上很少出現過失。事隔多年,甘地每當回顧那段經曆,總是激動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甘地的事例說明了父母寬容的力量。在特定的情況下,寬容運用得當,以情感激勵孩子,比動之以武力更有效。因為這其中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對孩子認識錯誤態度的肯定。父母在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中,尤其是孩子有了過失而又主動認識錯誤的時候,應當以寬容的態度給孩子以心靈上的撫慰,進而強化孩子改正錯誤的勇氣。而粗暴的打罵未必能夠使孩子吸取教訓。

點評

有句古諺:“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即使別人錯了,也要試圖去了解他,理解他。容忍別人,寬容別人,同樣能獲得信任和支持。怎樣讓孩子學會寬容,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父母不妨教孩子試一試,把自己設身處地放在對方的處境下,問一下自己,要是我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我會怎樣想,我會怎樣行動?

(2)換個角度看問題。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承認對方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那麼,你不僅可以了解別人,贏得友誼,而且,會與別人很好地溝通。

(3)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本身具備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一個整天吵鬧不休的家庭,是很難造就出一個具有和藹品質的孩子的。父母對他人的熱情、平等、謙虛等處世原則和行為,是孩子最好的直觀而生動的教材,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孩子尊重別人、愛護別人、能與別人協調相處的良好品性。

(4)要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使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自覺地意識到與他人真誠合作的必要性。友誼,而且,會與別人很好地溝通。

(3)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本身具備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一個整天吵鬧不休的家庭,是很難造就出一個具有和藹品質的孩子的。父母對他人的熱情、平等、謙虛等處世原則和行為,是孩子最好的直觀而生動的教材,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孩子尊重別人、愛護別人、能與別人協調相處的良好品性。

(4)要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使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自覺地意識到與他人真誠合作的必要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