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與蘇蘇、安玲瓏三人一同來到亮著燈光的實驗室內,隨著大門被緩緩打開。
一座碩大的實驗屏幕出現在三人麵前,屏幕前方還有真空實驗機器,能夠完美進行各種材料試驗。
當看到屏幕麵前的實驗儀器時,安玲瓏的眼睛頓時變得明亮許多。
竟然是全世界最為先進的材料研製機器,這個工作台是幾乎囊括了所有材料研製儀器的裝置,能夠進行所有的材料研究。
隨便一台的價格可能都要超過數億美元,他們華夏在此之前還沒有這種設備,好像除了漂亮國的一些頂級實驗室之外,其他國家根本沒有這種儀器。
沒想到李兵的科研基地內竟然還有這種儀器。
有了這個儀器之後,她的科研進度能夠大大加快許多,就算沒有李兵的親自幫助,她的科研進度也不會受到影響。
有了目前的這台科研儀器,再加上五台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幫助,安玲瓏感覺就算目前材料科研團隊隻有自己一個人,應該也不會辜負李兵先生的期望。
能夠盡快地製造出新型碳合金材料。
李兵給安玲瓏安排的任務就是製造一種目前從未出現過的材料,碳合金。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最堅硬的材料是鈦合金,但是鈦合金的延展性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而且鈦合金具備金屬的某些特性。
比如非常良好的導電性。
這就導致鈦合金裝置在進行電量操控的情況下,需要十分的謹慎,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漏電現象。
並且鈦合金裝備因為沒有絕緣性的緣故,無法運用在電子以及擁有智能設備的裝置上。
就比如李兵研製的核動力戰甲,雖然采用了鈦合金金屬外殼,保證了足夠的硬度,能夠抵抗普通熱武器的威力。
但是卻無法安裝人工智能程序,因為一旦安裝了人工智能程序,隻要電流經過核動力戰甲表麵,就會形成嚴重的負載電流,破壞人工智能程序。
而目前最好的絕緣材料其實是碳纖維材料。
這種材料具備非常不錯的延展性,而且能夠耐高溫以及絕緣性,是目前市麵上非常普遍的高端絕緣材料。
市麵上許多高端的家具家電,甚至包括航天領域相關的許多應用,都有碳纖維的身影。
其實原本李兵也是打算用碳纖維作為核動力戰甲外殼。
但是碳纖維自身也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弊端,就是碳纖維材料無法承受子彈的衝擊,也就是說他的硬度太低。
很容易就被破壞。
原本李兵也利用碳纖維以及鈦合金做過實驗,正常子彈的射擊力度大概在一千牛左右,而鈦合金的抵抗能力能夠達到三千牛甚至更高。
而碳纖維在抵抗子彈射擊時表現的硬度,僅僅隻有幾百左右。
雖然這個硬度也算是不錯,能夠抵抗的普通人的攻擊。
但是如果放在戰場上,隨隨便便一發火箭彈,整個戰甲就會變成灰燼。
因此李兵最終在戰甲材料上選擇了硬度更高的鈦合金材料,雖然沒有辦法安裝許多人工智能程序,但是高強度的硬度保障了戰甲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