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天啊!我這是怎麼了,我不會是做夢吧!”當高傑再次醒過來的時候他發現一切都變了。他發現自己竟然回到了十幾年前,確切是說是16年前,也就是1994年。
“哈哈!沒想到一次車禍竟然讓我穿越到了小時候,真是太奇妙了!”高傑非常興奮的叫道。
“小傑,你在房間裏亂叫什麼呢!如果有空的話,你還是趕快出來幫一下忙吧!”高傑的老媽在門外大叫道。
“哦,我知道了。我這就過來幫忙!”
高傑家世代以打漁為生,後來改革開放後實行分田到戶的時候,他家又分到了四畝水田,於是打漁和種地就成為了這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高傑家地處長江邊上,村裏的先人為了抵禦洪水的侵蝕,把村子建在一個高坡上。比起長江的正常水位高出了三四十米,所以就算洪水來了也淹沒不了這個村子。
高傑家所在的這個村子名叫高家村,村裏一半以上的人都姓高。村子不大,但也並不算小,大概有四百多戶,近兩千人。因為高家村的人自認為這裏是一塊風水寶地,所以對外比較封閉,可是村子裏麵還是比較團結的。一旦哪家有了什麼困難,大家都會出手相助。民風還是比較淳樸的!不過高傑知道——隨著時代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會慢慢改變。淳樸的人會變的市儈,勤勞的人也會變得懶惰。誰也無法與時間抗衡,更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可是現在高傑竟然重生了,或許所有的一切都將為之改變。
高傑走出屋子,幫助老媽整理捕魚的漁網。作為一戶漁民,每天鎮裏漁網這是必須要做的工作。每天高傑的爸爸高金寶都會劃著小船外出捕魚,而老媽張惠芳每天早上一早要出去賣魚,賣魚回來之後還要整理漁網。加上還要料理家裏的一些農務,這生活一直就非常忙碌。而高傑說起來也比較慚愧,自小就沒有為家裏分擔些什麼。其實說起來這小子真的非常懶惰,雖然生在普通人家,但家裏人一直都把這小子當成一塊寶一樣,幾乎什麼活都沒讓他做過。
高金寶和張惠芳夫婦兩人一共有三個孩子,老大叫高曉蘭,今年23歲了,已經嫁人了。老二就是高傑這小子,而老三也就是高傑的妹妹高秀芬,今年13歲。由於高傑是家裏唯一的男娃子,又有一個大他七歲的大姐,所以這小子一向衣來伸手慣了。家裏的家務事情除了老媽之外,還有一個勤快善良的大姐幫襯著,根本就不用這小子操心。就連高傑的妹妹高秀芬也比這小子有用,別看小姑娘才13歲,不僅打理家務是一把能手,就連菜也燒的不錯。至於高傑的大姐高曉蘭,那更是厲害啊!不僅人長的漂亮,而且持家有道,幫助父母做了許多的事情。包括到地裏去插秧、收稻穀、種菜、整理漁網、賣魚等等,高曉蘭全都不含糊。在高家村那可是鼎鼎有名的一枝花,村裏的小夥一個個都喜歡往高傑家裏湊熱鬧。記得小的時候,許多哥們為了追求高曉蘭,還給過高傑這個小舅子不少的賄賂。後來高曉蘭和村長高大江的兒子高天成好上後,最後嫁給了他。婚後兩個人生活的非常幸福,還生了一個兒子,一家人過的非常和睦。不過高曉蘭嫁出去後,高傑就慘多了,生活質量那是直線下降。還好還有一個賢惠的老妹頂著,否則他的美好生活肯定到頭了。
不過今年這小子已經初中畢業了,由於沒有考取高中,於是學業也算是結束了。反正當時的高家村的大部分孩子都隻有初中畢業,高金寶和張惠芳也就沒有責怪自己的寶貝兒子。而高傑這家夥這下子可自由了,每天在家裏不是和夥伴們抓魚玩耍,就是在家裏睡懶覺,小日子過的別提有多悠閑了。而張惠芳一看兒子閑著沒事,就會叫他幫助自己鎮裏漁網。可是當時的高傑實在懶惰,經常逃避這些。想到這些,高傑現在想想都有些臉紅。
看到今天兒子這麼勤快,她隻叫了一聲就出來幫忙了,張惠芳也有些納悶。平日裏要兒子幫忙非得叫上十幾聲,有時候這小子穿好衣服就溜出去了。要不是大女兒經常回來幫忙,加上小女兒又非常懂事,她真得忙壞了不可。
“兒子,今天怎麼這麼聽話啊!”看到兒子熟練的整理的漁網,張惠芳笑眯眯的問道。
“什麼啊!老媽!我可一直都是很聽話的!”高傑撅著嘴巴,不滿的說道。
“好!好!好!我的乖兒子最聽話了!”張惠芳嗬嗬笑了起來。高傑自己也樂的笑了起來,母子之間充滿著濃濃的溫情。
花了半個小時,高傑幫助媽媽整理好了所有漁網。然後他就在村子裏轉悠了起來。雖然他從小就生活在這個村莊裏麵,但一下子從2010年穿越回到1994年,這16年的巨大跨度還是讓他感到非常的新奇。1994年的高家村無疑還非常落後,雖然村裏裏通了電,但自來水還沒有通。整個村子裏的四百多戶人家都依靠井水生活,雖然有些不方便,但這正是高傑記憶深處的高家村。在高傑的記憶裏——高家村在以後十幾年的時間裏變化還是非常大的,不僅家家通了自來水,就連電話也通了。而且在1999年的時候,國家重修了長江邊的江堤。自此以後,每年長江汛期到來的時候,江水也不會蔓延到高家村所在坡地外麵的下遊平原上麵了。這不僅為高家村和附近沿江的許多村鎮提供了安全上的保證,也更有利於交通運輸和農業生產。到了2006年的時候,政府又出資修繕了高家村出村的那條土路,徹底解決了高家村的交通問題。短短十幾年的功夫,高家村人的變化非常大。雖然漁業和農業種植依然是高家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但許多人都響應政府號召,外出打工,極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而高傑這小子是在97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一開始由於沒有技術,隻能在一家餐館做服務員。後來因為嫌棄服務員的工作又苦又累,於是改行做了廚師。交了幾千塊錢,專門到一家廚師學校學了四個月,總算有了一手不錯的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