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第1章惜時像鍾表一樣準時(1 / 3)

時間就是金錢,這是人們都知道的一句諺語。top/小說排行榜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有時不會認認真真地看待時間,而富人卻不同。他們珍惜時間,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他們會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讓金錢從時間的夾縫中流逝。

提前15分鍾到達

富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駕馭時間的高手,他們深深懂得守時的重要性。守時是珍惜時間的最好表現,因為這不僅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而且會使自己的時間得到充分利用。

守時是一種素質,西方人一般都特別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準時就是帝王的禮貌”。許多你想與之打交道的精明、成功和有影響力的人士,並沒什麼“係統”去判斷別人和決定與誰做生意,幫助或信任誰。如果你不是個守時者,別人就會對你作出負麵的評價。而遵守時間則是一個贏得別人信任的簡單方法。

伊曼努爾康德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1779年,他計劃到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去拜訪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出發之前就寫信給彼特斯,說自己將於3月2日上午11點鍾之前到達。

為了能準時與朋友見麵,康德3月1日就趕到了珀芬小鎮,第二天早上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彼特斯的家。老朋友住在距離小鎮12英裏遠的一個農場裏,從小鎮前往農場的途中有一條河。當馬車駛到河邊時,細心的車夫說:“先生,真的很抱歉,我們不能從橋上通過,因為橋壞了,很危險。”

康德從馬車上下來,看了看橋,發現橋的中間確實出現了斷裂。雖然河麵不寬,但水很深,而且結了冰。當康德得知附近沒有過河的橋時,他顯得有點焦急,那時康德的懷表上顯示的時間是10點鍾。這裏距朋友的住處還有40分鍾的路程,如果選擇其他路途一定會遲到。

最後,康德跑到河邊的一座很破舊的農舍裏,客氣地問主人:“請問您這間房子要多少錢才肯出售?”

農婦大為驚訝:“您買如此簡陋的破房子,究竟是為什麼?”

“不要問為什麼,您願意還是不願意?”

“那就給200法郎吧!”

康德付了錢,說:“如果您能馬上從破房上拆下幾根長木頭,20分鍾內把橋修好,我將把房子還給您。”

農婦和兩個兒子馬上動起手來,他們在康德規定的時間內修好了橋。馬車順利地過了橋,飛奔在鄉間的小路上,10點50分康德趕到了老朋友的家。彼特斯高興地在門口迎接他,他對康德說:“親愛的朋友,您可真守時啊!”在與老朋友相會的日子裏,他隻字未提路上遇到的麻煩。

守時就如同播種,就像把自己的良好品質種在別人的心裏。守時就是這樣一顆種子,如果你精心栽培,你就有可能收獲累累碩果。

然而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沒有守時的意識。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已經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磨磨蹭蹭的壞習慣。

科尼利爾斯範德比爾特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億萬富翁。在他看來,不能準時簡直是一種不可寬恕的罪惡。

有一次,範德比爾特約了一個青年人,讓對方在上午10時到他的辦公室。事先,這位青年人曾經托範德比爾特替他謀取一個職位。這天,範德比爾特打算和這位年輕人談完話,就領他去見一位鐵路局要人,因為當時鐵路局正需要一個職員。但遺憾的是,這個青年在10時20分才到達範德比爾特的辦公室。但那時範德比爾特已經不在辦公室了,他去出席另一個集會了。幾天以後,青年請求與範德比爾特再次會見。

會見中,範德比爾特問年輕人為何上次沒有準時赴約。青年回答說:“先生,我那天是在10時20分到的。”

範德比爾特立刻提醒他:“但我是約你10時到的。”

“是的,我知道。”青年支吾地回答,“但是遲到20分鍾,好像沒有多大的關係吧!”

“不!”範德比爾特嚴肅地說,“能否準時,有很大的關係。就以此事而論,因為你不能做到準時,所以就失去了你想要的職位。因為就在那天,鐵路局已錄用了別人。而且,允許我告訴你,年輕人,你沒有任何權利輕視我那20分鍾時間的價值,而讓我在這段時間閑著等候你。”

在時間問題上,一旦你與對方約定,就應盡力做到守時。如果確實由於某種原因無法赴約,也必須提前告知對方,並誠懇地致以歉意。倘若將約定的時間當做兒戲,無端爽約或姍姍來遲,隻會自食惡果,信譽掃地。

比如在談判時,你是否能準時坐在談判桌前;上班時,你能否準時坐在辦公桌前,讓老板看到你;約會時,你能否按時到達約會地點……假如你在這些時候、這些場合錯過了“時間老人”的提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敗。如果你想有一次成功的交際,“準時”是萬萬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