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第14章認真負責地做人做事(1 / 3)

認真就是能夠做到嚴格地要求自己,能夠認真負責地做人做事。若看小說網它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一種敬業精神、一種一絲不苟的做人態度。富人之所以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就是因為他們夠認真負責。

使自己成為一個認真的人

一位著名作家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盡心盡力,一絲不苟。這是因為,究竟什麼才事關真正的大局,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其實我們也不是很清楚。也許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上卻可能生死攸關。”

有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的真實故事。

當時,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高。在廠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經提升到99?9%,仍然還差一點點。軍方要求產品的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對此,廠商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再改進,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接近完美了。他們一再強調,任何產品不可能達到絕對100%的合格,除非出現奇跡。

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著每一千個傘兵中,會有一個人因為跳傘而送命。後來,軍方改變檢查質量的方法,決定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跳下。這個方法實施後,奇跡出現了:不合格率立刻變成了零。

認真地做事,認真地做人,這在今日尤其需要我們身體力行。不要放縱自己的浮躁和粗心的壞毛病,因為,這一個小小的不認真,或許就能結束一個人的生命。一個質量不過關的輪子會毀了飛機上所有的人,一個錯誤的標點會帶來極大的財產損失,一個設計上的小小錯誤會使一座大橋塌陷……這樣的教訓太多了,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著名文學家胡適在《差不多先生傳》中虛構了“差不多先生”這樣一個人物,他代表了一種做事差不多就行、不追求更高境界的作風,胡適寫道: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可謂無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也一定聽別人說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因為他是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憶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縝密。他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

也許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對樣樣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開、不計較。不過在職場上,“差不多”的心態卻是必須杜絕的,因為每個員工都是團隊的一分子,如果每個人都是“差不多”,不僅會導致組織難以獲得利潤,甚至還會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

因此,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認真負責,對自己要求嚴格,盡我所能,做到盡善盡美。每一項工作,都一定要多問自己幾次,真的可以“差不多”了便交差嗎?自己認為所差的那一小點,會帶給自己、公司或顧客什麼損失呢?

隻有對自己要求嚴格,與“差不多先生”絕交,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責任,才能下決心把工作做到最好。

喜歡敷衍的人們應該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僥幸占過那麼一兩次小便宜,長此以往必然害了自己。

“粗心、懶散、草率”等,正是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在工作中,沒有人會欣賞敷衍了事的人,不論是上司、同事,還是下屬。敷衍甚至比不忠誠、不勇敢更有殺傷力,因為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靈魂,損害人的責任感,損害人的敬業意識和誠實精神,而這些正是一個人立足職場並做出成績的基礎和保障。敷衍工作就是敷衍自己。

成功之所以不容易獲得,在於它是由許多小事構成的。但最基本的是要心態成熟、做事成熟,無論多小的事,都要認真地做。在生活和工作中,隻有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認真的人,成功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財富才更容易得到。

要學會熱愛自己的工作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們在工作中敷衍塞責,草草應付,到最後依然可以拿到同樣的薪水,於是他們在自認為聰明無比的快樂中自戀、陶醉、竊喜。其實,他們騙的不是薪水,而是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到最後他們就會發現,原來到頭來吃虧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老板,更不會是那些認真工作的人,因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顯示出他是否有擔負更大責任的可能。

同時,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也決定了他在事業上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樹立一種積極的工作觀,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隻要你這麼做了,你就會從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