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時候,周安清和齊貴生就通過王誌林向夏元傳達了加大電視機進貨量,進貨折扣降到六折的事。
王誌林屬於替夏元開心的那類,因為按照夏元還要在全煤炭省開業的計劃,還有當前已經完成了超出全年五千台任務的一半,不要說五千台,今年衝一衝七八千台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真是按照六折進貨,一年五千台的進貨量,夏元也不是不能完成。但是夏元同時在思考此事是否有貓膩,不過也被眼前的銷量衝昏頭,想不出貓膩的地方,便欣然同意了。
同意改合約的當天,雙方都很開心。周安清他們開心的是廠裏收回獨代的計劃得以實施,夏元這邊開心的是折扣降低至六折,利潤更大了。
這才過去不到三個月,熊貓牌電視機廠吃相難看的嘴臉就開始顯露出來。王誌林自不斷開店,銷量不斷增大後也發現有些不對勁兒。
因為每次下單三五百台電視機,但能及時到貨的不到一半,另外一半則是在他下次下單時才到。無形中就出現一個問題,賣出的不能及時發貨,下單的貨量積壓越來越多。
如果某一天他們電視機銷量跟不上的時候,那廠裏積壓的存貨如果一次性發給自己,那就徹底懵了。
所以也是猶豫再三後,才將他擔心的疑慮跟夏元這時候說起。夏元反問他是廠裏產量是否真的跟不上的時候,作為銷售的他自然想得到是廠裏有人使壞心眼兒。
“那現在怎麼辦?夏總,如果持續這樣下去,我們壓的貨越來越多。而賣出賺回來的錢都去進貨了,最後連利潤都沒辦法到手。”
王誌林想到這一層關係,也是冷汗盡出。他的好日子還沒有開始享受,就要開始麵臨被人算計。
“老王,對於電視機生產,你了解多少?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我們自己開個電視機廠,有沒有可能?”
夏元內心其實也有些慌,他之前就感覺有貓膩,也怪自己沒有走一步算三步,當時就想折扣低,能賺得多,沒想到人家就挖好坑等著自己跳進去。
但他內心也是經曆過一世的人,他不會表現出來。而是要將自己之前的想法提前付諸於現實,不能再等,隻能放手一搏,要不再等下去就被人吃空吃盡。
“開廠?夏總,我沒聽錯吧?您要開工廠?”
王誌林被夏元問的話驚到了。
“嗯,對,我是說自己開一家電視機廠,我們自己生產電視機,需要投入多少?還有技術人員能不能招到?”
夏元再次重複了問題,便於讓王誌林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畢竟王誌林也是在電視機這個行業幹了近十年的人。
“這個?容我想想,開電視機廠,其實不難,無非就是錢的問題。重點是技術人員和成熟的生產線,這塊我得想想。”
王誌林見夏元不是開玩笑,便在一旁使勁兒回憶這些年跑過的大大小小的電視機廠,看看有沒有切入的機會,或者說回憶下看人家怎麼都是從零開始的。
夏元盯著一旁在沉思的王誌林,並沒有催促。他自己也在沉思,這個時代,出名的電視機廠幾乎都是國營為主,自己一個小民營企業,怎麼入局,或則說怎麼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