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的家鄉(2 / 2)

喬家人都覺得喬果在家悶壞了,散散心也好。

她五歲上小學,這時候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兩年。所以去年高中畢業時才十五歲。正因為年齡小,哪怕沒考上大學,家裏人也不放心讓她立即工作。這才在家閑到現在。

喬家人不但再次無原則地妥協,喬擁軍刁秀芹喬娟還偷偷各塞了一塊錢給她零花。

隻有範麗暗自狠瞪小姑子。就她閑,就她悶。一家子從早忙到晚也不見搭把手。丈夫出去是想辦法掙錢的,哪有空帶著玩。也就公婆慣著她,放到她鄉下老家,這種懶姑娘一天三頓打。

不知道自己在大嫂心裏被一天三頓打的喬果,此時在閣樓上和喬娟討論演講稿。

幾天來喬娟都沒找到機會準備。上班不敢寫,生怕關麗麗和杜雪又陰陽怪氣她。回到家裏,亂糟糟的,幹不完的家務,聽不完的罵,根本找不到靈感。

今天要不是喬果,她肯定還被拘在八仙桌邊糊火柴盒呢。

小書桌前隻有一把椅子,喬果盤腿坐在床頭,“這次演講主題是《我的家鄉》對吧?你想寫啥?”

“還沒想好。”其實喬娟腦子裏想到幾個內容,比如說說紡織廠為國家創外彙做貢獻,再比如說說文化宮豐富多彩的活動,總之拍馬屁肯定沒錯。

但要和喬果說這些,她覺得有點羞恥感。

“要不從海市的曆史說起?”喬果也幾十年沒寫過這種東西了,但她看得多聽得多,腦子裏的主意還是能蹦出不少的。

見喬娟低頭深思,喬果繼續輸出,“別看海市近現代很繁華,被稱為東方明珠,清朝起更是被列強爭搶,可在戰國時期好像就是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真挺不容易的。聽說爺爺他們當年闖蕩上海灘,幾個兄弟就帶了三塊大洋,啥活都幹,睡碼頭扛麻袋拉黃包車跑單幫修棕繃磨剪刀……”

“阿奶說這裏原本是灘塗,住在這的都是沒錢沒房子的窮人,草棚子密密麻麻。她說生爸爸的時候刮台風,把頂都吹跑了,把爺爺急得直接掀了隔壁的頂棚給奶奶罩上。解放後國家才把這裏的草棚子推倒,重新建了房子,鋪了路……”

“媽媽說爸爸他們小時候到江邊遊泳捉魚,爸爸還能遊到對岸,那裏有很多鳥和野鴨子,能揀到蛋……”

這些都是奶奶活著的時候常說的往事,奶奶去世後,刁秀芹把這些當成了哄喬果睡覺的床頭故事。

喬娟已經提起筆。

有這樣一片灘塗,幾經變遷,從一個小漁村慢慢成長為一顆東方明珠。她曾淪為列強的遊樂場,可這片土地孕育出的人民卻不屈不撓與敵人做鬥爭。

……

弄堂中的路燈一盞盞亮起,照亮我回家的路,也指引著我未來的方向。

我們會繼續發揚父輩的革命精神,奮鬥,努力,自強不息。

相信我的家鄉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富饒,越來越美麗。

海市,我的家鄉,祖國的東方明珠!

一氣嗬成,高興的喬娟一扭頭,發現妹妹已經睡著了。

夢裏不知遇見了什麼好事,嘴角翹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