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征婚(上)(1 / 2)

“可以先治理龍溪河上遊段,就是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到龍潭子養殖的海蝦呢?如果影響的話,建議還是等到年底再進行治理吧。”張軍點頭說。

“除非我們在這個位置先臨時建一個水壩,把上遊的水存儲起來,但是這樣一來工程量就比較大,所以可以先慢慢地把上遊的水放一些下來,再等個把月就是枯水季節,到那時候就可以動工了。”刁世平說。

“刁主任的意見比較好,那麼就這麼定下來吧。張書記,那具體的河道整治工程怎麼搞呢?涉及到這麼大的資金,應該要搞招標吧?”劉龍江隨後問張軍。

“按要求辦吧,也可以谘詢一下縣水務局,看看他們對這個工程有沒有其他要求?河道治理為的是村裏的長久利益,我們既然得到村民信任,那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辦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哪怕十年二十年後也不會被村民在背後罵就行了。”張軍說。

接下來的日子,村裏更加熱鬧了,二十多個老人們在周長發帶領下練習著薅秧歌,每天老年活動室內就會響起他們的歌聲,如同山歌一般嘹亮悠長。

而到了傍晚時分,村辦公室門口的廣場上也熱鬧無比,一條條草龍在廣場中穿梭往來,三條大龍與兩條小龍互相嬉戲,每條草龍都是四人表演,一共有十二個大人和八個小孩子,顯得情趣盎然。

L縣是全國龍文化之鄉,不但有著遍布各地的眾多龍橋,還有著各種各樣的龍舞,以及從地下發掘出來的精美龍雕石刻。其是最著名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腦橋和龍橋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雨壇彩龍,並建立了四川宋代石刻博物館。

例如龍溪村一段的河流上,就有三座龍橋,分別是雙龍橋、龍燈橋和飛龍橋,每座橋的梁柱上,都雕刻有精美的龍形石刻,隻不過有的已經損壞了部分,但是也還有個別龍雕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而龍舞也是從明代開始便在L縣盛行了,開始人們是因為祈雨祭祀等原因而登台舞龍,到了後來則演變成了一種表演形式,除了每年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要搞活動,其他時候也會進行一些表演,如雨壇彩龍就經常參加全國各地的文化巡演。

整個L縣的20個鎮、街道都有各自的龍舞隊,每年元宵節的時候,都會在縣人民廣場舉行龍舞鬧元宵活動,20多支龍舞隊繞著縣城的花園幹道舞動一周,其間還有耍寶、奪珠、拜台等等,每每都能夠吸引縣城及周邊的廣大百姓前來觀看,不說萬人空巷也是水渠不通。

龍溪村自編自排的草龍,也是一種龍舞的表現形式,利用村民家的稻草編織而成,非常輕便靈活,一條草龍隻需要四個人即可表演,一樣可以做出各種表演花式。而龍溪村此次排演的是五條草龍,三大兩小,形象地模擬出一個家庭中三代人的歡樂日常。

三條大龍中有一條顯得老態龍鍾,猶如家庭中的祖輩,兩條或健壯或修長,如同父母輩,而兩條小龍則短小靈動,如同兩個調皮的孩子。在表演中,三條大龍比較莊嚴大氣,而兩條小龍則在大龍間穿梭滾動,體現了孩子的活潑好動。

“這個節目很不錯,寓意深刻,既體現了農耕文化與傳統龍文化的結合,又體現了家庭文化與家風文化的傳承,我相信一定可以在這次表演中大放異彩。”張軍看著一群村民在認真地排練這個節目,非常高興地說。

而且,舞動那條老龍的也是四個老年人,其中就有周長青,他親自舞地龍頭,由他帶動整個隊伍,顯得更加真實有趣。

在排節目的同時,村裏還在繼續修公路,王琅的廠子也建起了主體,並且開始裝修了,預計春節之後就可以招工開工了。而龍溪河段的整治也開始了,因為上遊的河水已經基本放幹了,在中間的拱橋邊築起了一道臨時的水壩,關住了小半河水,可以保證不斷有水流朝著龍潭子流去,避免推動水流後影響到龍潭子裏養殖的海蝦。

數台挖掘機開始在河道邊轟動鳴,根據村裏的規劃,不但要將河道底部的淤泥、雜物清理幹淨,還將兩邊的河岸挖寬了一米多,隨後在河道兩岸澆鑄水泥斜麵,避免以後兩岸的泥土被河水衝垮堵塞河道。

同時,在河道的兩岸,水泥斜麵之上還各留出兩米寬建成綠化帶區,栽種上根係發達的樹木和觀賞性花草,再在旁邊建成一米五寬的步行道,便於以後村民散步來往。而在河邊每隔一段,還會修建一道石梯通向河邊,在靠近河水的位置,留出了一米寬的平台位置,是為村民偶爾到河邊洗點東西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