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普頓依靠獎學金獲得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和牛津大學法律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美林證券公司的前身Fenner&Beane工作。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成立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以200萬美金起步,運用逆向投資理念,30年時間將資金運作到4億美金,創造了資產管理公司的奇跡。
鄧普頓並不局限於投資美國公司,而是放眼全球,首開全球投資之風。
19世紀40年代,投資飽受戰亂的歐洲,60年代進入經濟騰飛之初的日本企業,80年代進軍亞洲和拉美市場。他獨到的眼光使他從這些地區獲得了巨額回報。
鄧普頓在獲得巨大財富的同時,積極活躍於慈善事業,通過自己成立的鄧普頓基金,設立了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鄧普頓獎,獎勵在人文和科學研究上有卓越貢獻之士。2007年被《時代》雜誌列入100名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家。
11.艾倫·格林斯潘--三朝元老艾倫·格林斯潘(1926年~),美國經濟學家,從1987年到2005年擔任美聯儲主席,創造了前無古人的記錄,曆任三朝而不倒。
格林斯潘曾經的理想是當一名職業的音樂人。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音樂才能難以在音樂界取得成就後,便進入紐約大學商學院學習經濟,並獲得經濟碩士學位。格林斯潘從紐約大學畢業後闖蕩華爾街,建立經濟谘詢公司,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經濟分析服務。格林斯潘憑借靈活的經濟頭腦很快在華爾街打響名頭,公司甚至還獲得了“最精明的證券商”的美譽。
1966年,格林斯潘通過友人介紹認識了當時競選總統的尼克鬆。尼克鬆對格林斯潘的經濟學識大為讚賞,誠邀他擔任競選活動的政策發言人。
1974年,由於他對美國通貨膨脹的準確預言,已是總統的尼克鬆邀請他出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裏根當選總統後提名他當美聯儲主席,他從此坐上了全球經濟“沙皇”的寶座。
格林斯潘在美聯儲主席的位置上足足待了18年,裏根、布什、克林頓,總統換了一屆又一屆,而他依然屹立不倒,可謂風光無限。
12.喬治·索羅斯--“金融巨鱷”
喬治·索羅斯(1930年~),量子基金創始人、全球投資人,他出色的投資業績以及在全球範圍內投資的手段,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代“金融巨鱷”。
索羅斯是猶太人,堅強、自信的性格在他身上一覽無遺。他為改變命運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畢業後進入華爾街任交易員,職業生涯一片輝煌。可是索羅斯不甘心一生為他人做嫁衣,便於1973年與好友吉姆·羅傑斯創立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1979年改名為量子基金)。索羅斯基金在這兩位“最佳拍檔”的運作下呈量子級的速度增長,索羅斯也因此躋身億萬富翁行列。春風得意之際,羅傑斯留下索羅斯一個人管理基金,期間遭遇短暫失利,但他仍然以堅強意誌崛起。真正使索羅斯揚名世界的是1992年的英鎊危機,索羅斯從這一戰役中攫取了10多億美金,並迫使英國政府放棄捍衛英鎊的打算,降低利率,被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
索羅斯,這位“金融巨鱷”在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再次現身,橫掃東南亞數國,再次驗證其過人的才能。至今,各國對活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索羅斯仍保持著敬畏心理。
13.沃倫·巴菲特--投資界的神話沃倫·巴菲特(1930年~),慈善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兼CEO,全球著名投資商,被世人尊稱為“股神”,由其倡導的價值投資法風靡全球。
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期間,曾師從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全球最大的控股公司,他的投資一直秉承價值投資理念,投資的公司一般都是傳統行業企業,尤其是行業的龍頭,銀行、保險、石油等行業都是他的投資目標,這些企業業績穩定,公司資產逐年穩步增長。2008年,巴菲特以資產620億美元登頂世界首富,超越連續13年位居第一的比爾·蓋茨。
2006年,巴菲特將伯克希爾公司1000萬股股票(約300億美元)捐贈給蓋茨基金會,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巴菲特對於自己擁有財富的分配有這樣一句名言:“我想留給子女的,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
巴菲特,不僅創造了投資界的神話,他還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是美國乃至世界的精神楷模。
14.保羅·羅賓·克魯格曼--驚人的預言家保羅·羅賓·克魯格曼(1953 年~),美國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自由經濟學代表,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克魯格曼在麻省理工學院就讀期間發表的論文就曾受到當時著名經濟學家諾德豪斯的關注。1978年,克魯格曼在國民經濟研究局的暑期研討會上闡述了其關於壟斷競爭貿易的觀點,這使得他在學術界一夜成名,金錢與榮譽紛至遝來。在獲得名望的時候,克魯格曼仍然保持清醒的頭腦,潛心於學術研究,並開辟了全新的研究領域--新貿易理論。因其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獲得了被稱為諾貝爾獎前奏的克拉克獎,克魯格曼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