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的話一出,滿堂皆驚。
吳文斌的風格,一向是求穩,而不是求新。
他的名字甚至就是“穩妥”的代名詞。
大家本以為吳老會據理力爭,因為定向破片殺傷攔截彈,一直是由他在主導,‘ST-1’第一次靶試後的各項技術革新工作,也是由他在主持開展。
吳老曾在私下的場合,多次表達過自己的驕傲:經過這次翻天覆地的改進,‘ST-1’已經完全脫胎換骨,從稚童一步邁入壯年,在第二次靶試上,一定會大放異彩,準確摧毀目標,讓戰略導彈軍那些目空一切的將軍們,從此閉嘴。
可以說,吳老把‘ST-1’攔截彈視作己出,當成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不僅寄予了厚望,還托付了終生。
而今天在這次會議上的表現,戰略導彈軍的將軍們還沒閉嘴,吳老就先閉嘴了。
連負隅頑抗的規定動作都還沒做完,就選擇了繳械投降的自選動作。
這完全不符合他在航天技術鬥爭領域,擅打持久戰和殲滅戰的風格啊。
這就如同素未謀麵的路人甲,有一天在路上偶遇吳老,撇了一眼他懷中的孩子,頓生同情和憐憫,不無心痛地對吳老說:“老頭兒,憑我幾年學院派的修為,一眼就看出了你懷裏抱的那孩子不行,天生缺陷,成不了大器。來,我送你一個李家的骨肉,這孩子天賦異稟,乃紫微星下凡,前途無量,你不僅要接受他,還要愛護他,並好好幫忙養大。”
闖蕩江湖幾十年,已登頂武林副盟主的吳老,趕緊起身相迎,並順勢扔掉懷中的親骨肉,小心抱過別人家的孩子,露出讚賞的微笑:“謝壯士點撥,以後,這孩子不僅能光宗耀祖,你也一定能成為名震江湖的青年才俊。”
對於吳文斌這完全顛覆自我形象的表態,李立長感到很驚訝。
不過,很快,他就保持了一貫的鎮定,他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吳文斌一定還有什麼後著。
而單純的宋小兵就沒想那麼多了,得到了吳老的讚揚,心裏那塊始終懸著的大石頭就順利著陸了,他還美滋滋地想:“趙將軍不是說吳老難纏嗎?虛驚一場!看來,吳老對新方案,也是非常認同的。準備了這麼久,蒼天不負有心人啊,大局已定。”
他的喜悅才上眉梢,下一秒,憂愁就弄皺了眉頭。
“但是……”吳文斌慢條斯理地說道。
果然,作為鬥士的吳文斌院士,是不可能連一點抗爭的舉動都沒有,就輕易變成烈士的。
他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動能攔截彈從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來看,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攔截器的飛行精準控製問題。要在高速飛行中一邊接受地麵雷達的軌道修正信號,一邊接受彈頭導引頭的目標識別和目標飛行數據,光從數據的實時處理來說,就不是小問題。而且還要根據這些瞬息萬變的信號,及時修正攔截器的飛行軌道,不斷地給至少10個以上的脈衝發動機下達開關機指令和噴射強度、時長指令,把變軌做到完全精細化控製。試問,這樣的水平,我們現在的技術力量,能達到嗎?就算能達到,需要多久?”
“有些大國已經把戰略導彈部署到我們周邊了,對我們虎視眈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們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的慘痛曆史,教訓還不夠深刻嗎?動能攔截彈等得起,我們的中段反導係統等不起!我們必須要盡快把我們的蒼穹之盾鑄好、鑄牢!就算暫時沒有那麼先進,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先有形,就能有勢,以後再慢慢完善,讓它真正的形神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