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長,電話……旅長打來的!”指揮所參謀小王跑過來報告。
陳紅雷皺了皺眉頭:“興師問罪的來了。老馮,挨訓聽著就行了,別往心裏去,更別解釋。旅長的脾氣吃軟不吃硬,你應該比我更清楚。”
馮一峰點點頭,拿起電話,深吸了一口氣,這才放到耳邊:“旅長好,我是馮一峰!”
電話那頭卻一言不發。
石誌強腦中閃過一萬句罵人的開場白,那一刻,他真想把所有凶惡的語言化作利刺,埋進電波,刺進馮一峰的心裏,讓他好好清醒清醒。
對於這員自己最欣賞的愛將,在這麼重要的靶試中,竟然沒有打中!
當時坐在指揮大廳裏、誌在必得的石誌強,聽著紅外觀測站和雷達參謀先後報告過來的“導彈未命中”的結果,一時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導彈一旅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是戰略導彈軍首支常規導彈旅,開啟了我國“核常兼備、雙重威懾”的格局。
組建以來,第一旅經過了多次換裝。
每次換裝,它都能快速形成戰鬥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新裝備的試驗性實彈打靶任務,打靶命中率100%,至今還沒有哪支部隊能夠超越,被譽為戰略導彈軍的“神箭旅”。
正是基於第一旅對新式裝備強大的學習能力、快速的適應能力和敢打敢拚的戰鬥力,經過首長們的慎重考慮,一致決定把反導靶試的重任,交給第一旅。
“我們都打不上,還有誰能打上?”
戰功就是底氣,石誌強是有這個底氣的。
作為戰略導彈軍的人才儲備中心,第一旅幾乎給全軍所有導彈營都輸出過優秀的人才。
人,永遠都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今天可倒好,要是靶試不中的消息傳出去,不僅自己破了功,失了“百發百中”的“神箭”名頭,而且在徒子徒孫麵前,一向健步如飛、如履平地的老祖宗可真摔了一個大跟鬥。
其實,世上本就沒有不滅的神話,軍隊裏也從未有不敗的傳說。
續寫神話、延續傳說,都是人們美好的心願,但是,如何在神話、傳說破滅後,還能收拾舊山河,重振旗鼓、重新來過,譜寫新的更美好的篇章,這,就不僅僅是虛妄的傳說,而是真正的傳奇。
如今的挫折,將第一旅送到了通往傳奇之路的岔路口!
“不過,還好,這是絕密任務,輕易不會走漏風聲。”
這個念頭還沒來得及寬慰他有些失落的情緒,趙勝就在一旁拍案而起:“這是怎麼打的?”
這句話不僅讓石誌強瞬間紅了臉,而且提醒了他,應該馬上調查原因。
於是他拿起電話,要向馮一峰問罪。
可話到嘴邊,他又咽了下去。
馮一峰的能力,他十分清楚,在整個旅裏麵,都是極其優秀的。
當年還是他力排眾議,把馮一峰放到營長位置上的。
在這之前,馮一峰還隻是個話不多,操著一口濃重湖南口音,儒雅得一點都不像軍事幹部的副營長。
這小子平時不顯山露水,長得跟個白麵書生似的,一點不像殺伐果斷的軍事幹部,他也從不到領導身邊走動,別說混臉熟,連臉都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