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航天城之旅(1 / 2)

大家原以為王劍秋隻是隨口一說,畢竟作為總體室主任,每天的工作任務很多,專門抽出一天時間來陪著大家閑逛,基本隻存在於閑聊時的信口開河,不太現實。

所以大家也都沒太當真。

誰知第二天在飯堂吃過早飯,領隊兼導遊王劍秋同誌,就已經坐在唯一的那輛豐田霸道的副駕駛座位上盯梢了。

他一邊注視著飯堂進進出出的人,一邊悠然自得地抽著煙。

隻要一看到目標乘客從飯堂出來,他就微微一笑、大手一揮,指指後車門,喊道:“快,抓緊時間,上車。”

這架勢,就差舉著一麵小紅旗,拿著擴音小喇叭,衝著乘客們高喊:“各位遊客,趕緊上車坐好,今天的行程很緊,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今天我們的行程安排是……”

這會兒,宋小兵、張佳穎、劉玲正並肩坐在霸道的後排。

雖然車窗外的景色非常單調,但久居此地幾十年的野導遊王劍秋同誌用自己豐富的當地人文地理知識有效彌補了自然景觀的不足,他生動的沿途講解可一點也不單調。

遊覽的第一站,毫無懸念地安排在了航天城的衛星發射基地。

巨大的發射架矗立在一望無際的戈壁上,顯得非常雄偉壯闊。

中國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都是從這裏騰空而起、衝破蒼穹,開啟了我們探索太空奧秘的新篇章,也讓我國從此昂首挺胸地跨進了航天強國之列。

由於近期沒有發射任務,發射架周圍除了幾位安全保衛人員以外,一個人也沒有。

發射架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孤獨地聳立在西北戈壁腹地,隻有在執行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發射任務時,它才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當那最耀眼的時刻過去以後,一切又即刻間歸於平靜。

習慣性被人遺忘,偶然性令人仰望,長期性聚集力量,就是它的常態。

當然,這也是所有偉大而平凡的科技工作者的常態。

大家一起站在發射架下,當親眼目睹這個鋼鐵巨人的偉岸雄姿、親手觸摸它冰冷的骨骼時,那攝人心魄的震撼,就會從掌心間如潮水般奔湧而來。

當年,前輩們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在生產力和生產工具都極其落後的情況下,竟能在這裏建造一座這樣的奇跡!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每個人的心中勃然升騰而起。

參觀完發射架,王劍秋還帶著他們參觀了總裝車間。

所有的火箭在發射前,都會在這裏完成最後的組裝,然後通過車間和發射架之間幾百米的軌道,把火箭整體垂直運送到發射架上。

總裝車間寬敞明亮,所有進入的人員,都要穿上厚厚的防塵服,以確保車間裏始終保持無塵的絕對潔淨狀態。

這裏同樣空無一人,巨大而空曠的車間,讓人瞬間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同時,也驚歎於這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之高。

從發射基地出來,大家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劉玲感歎道:“太震撼了,平時在電視上也觀看了無數次火箭發射,說實話,作為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就一看而過,並不覺得有什麼。今天在現場,見到的還隻是靜止狀態下的發射架,就如此讓人歎為觀止。可以想象,如果現場觀看真實的火箭發射場景,一定會令人血脈噴張、心潮澎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