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股票認購證(求票、收藏)(1 / 2)

第八章股票認購證(求票、收藏)

看著桌上碼的整整齊齊的兩摞百元大鈔,周小天心裏有點小激動,“兩萬塊錢在現在算的上是一筆巨款了吧。”緊捏著那委托趙凱辦的身份證,看著上麵那個一臉笑容黑臉小子,不禁用手戳了一下,“你小子咋笑的這麼淫蕩呢。”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周小天一聲狂笑,“就從這個身份證開始吧,股票認購證我來了。”

股票認購證,最早出現在1992年的上海,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的1年多時間內,“老八股”在唱獨角戲,且供不應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價無市局麵,因此市場擴容成了當務之急。記得“興業房產”發行新股時,發售地的上海江灣體育場已出現提前2天排隊的情況,而發行時差點鬧出人命的混亂秩序,也同樣給管理層敲響了警鍾,麵對1992年尚有10多個新股要發行的現狀,當時主管股票市場的人民銀行想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完全能載入史冊的主意—先發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中簽認購,於是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應運而生。1992年上海股票認購證發行結束後不到2個月,消息靈通者得悉當年的股票發行個數將增至50個,中簽率遠沒有想象的那麼低,於是黑市出現了爆炒認購證,其中最高價居然暴漲至1萬元。事實上,每百張連號的認購證在後麵的實際收益應該在50萬元左右,但錯過機會的人們,也隻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本來輕而易舉到手的財富流逝,1992~1993年初股票認購證成為了許多失去機遇的投資者心中之痛楚。

此後股票認購證在各地發行新股時被廣泛采用,也由此壯大了股票認購證的家族。不過隨著電腦互聯網發展,早期那種通過認購證發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漸被淘汰。1995年後股票發行采用全電腦上網定價發行方式,股票發行也實現了無紙化,從此股票認購證成了絕版的“斷代現代文物”。

眼看92年將近,周小天開始精心準備起來。畢竟作為一個學生,不請假就離開是不對的。也許是因為上次的照片事件,劉豔這次態度竟然出奇的和善。捏著手中的假條,周小天不禁有恍若隔世之感,回過頭看了看那仍然緊閉著的大門,“劉豔態度這麼好,還真不適應。”辦好假條的周小天可不認為立即就能成行,先不說頭上老媽那尊大佛還在,就說李倩那丫頭就得花功夫解釋。一想起老媽那一臉得憤怒和毫不掩飾的擔憂,周小天心裏不禁一陣激蕩。“這就是親人啊。”當然該騙的還是不能手軟,周小天早就想好了一個理由,“去外地參加奧數比賽,讓李岩假扮自己的老師。”聞言老媽可是臉上笑開了花,能去參加比賽的不都是學習拔尖的嗎。在接受了老媽的一通具體到刷牙的囑咐後,周小天終於忍受不住,大喊一聲,“知道了媽,我先走了。”邊說邊提著包向外奔去。

奔了好長一段距離,周小天停下了腳步,喘了幾口粗氣,看著後麵那一臉無奈之色的李岩,“看來他也被老媽一頓囑咐吧。”周小天不禁幸災樂禍起來,隨手將包扔到李岩懷裏,當先向著車站走去。看著提著兩個大包仍腳步穩健的李岩,周小天不禁為自己的眼光喝彩起來,“帶著他不僅可以當個保鏢,現在看來當個勞力也是綽綽有餘啊,得看看還有什麼用處。”摸著下巴,眼珠子滴溜溜亂轉的周小天怎麼看都像是想盡辦法榨取雇員剩餘價值的萬惡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