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收三胖之後,我又回到了賭場裏。
西瓜這人很老實,與副市長的行政秘書老何,坐到了一個賭台上。
正如我所料,這個有權沒錢的老何一屁股坐下來,就沒挪過窩,他小心翼翼地暈著牌,從不多下。
他們玩的,叫:射龍門。
這是南粵、香江和濠江地區的一種叫法。
八江叫:插花,東北叫:卡縫、對縫、拚縫,雲滇叫:砍小刀,荊襄叫:端火鍋,巴蜀叫:打卡,三秦的叫法最形象,叫:肉夾饃。
各地的叫法不一樣,但大體的玩法都差不多。
民間一般沒有底注,押多少,賠多少。
輸了的話,就把錢扔進底池,算底池裏的錢。
贏了的話,就從底池裏賠錢。
而這裏是需要先下一輪底注,再由荷官開兩張牌的。
比如:先下底,開牌是2和8。
接著再下一輪注,然後發牌。
發到3、4、5、6、7的人就贏了,買多少,贏多少。
發到2和8的人叫:撞柱或是中柱,要輸兩倍。
其餘的牌都叫輸,要把錢扔到底池裏。
當然,如果荷官開到了兩張一樣,或是相鄰的牌,則不發牌,大家輸個底注進池子裏就好了。
為什麼人們會對這種樂忠於這種玩法呢?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玩的人越多,那麼底池裏的錢會越來越多,慢慢地就會堆成一座小山,隻要這場賭局不結束,底池裏的錢就沒有歸屬。
射龍門這種玩法,可以算得上是縮小版的雙色球和大樂透,玩法更簡單,賠付也更快。
其中的道理更是如出一轍。
每當底池都達到了一定的金額,或是有人中了大獎以後,各大的報紙就會爭相報道。
其中的潛台詞是:憨憨們,快點來買吧,這些錢就等著你來拿了!
進而又掀起一波購買彩票的狂潮。
射龍門則不需要報道,因為,真金白銀能看得見!
眼前的賭局正如日中天。
室內氣溫宜人,可西瓜卻汗流滿麵。
50萬籌碼已然輸了大半,底池裏麵的錢也越來越多。
這家夥挺會演的,氣急敗壞之下,髒話不斷。
賭神嘛,不把錢給輸完,怎麼能彰顯他與眾不同的實力呢?
還是先去看看其他人的情況吧!
我走到了炸金花的局。
荷官很上道,他明白,沒有我的命令,像小明這樣的工作人員是不能上場的。
這是規矩,也是賭場的禁令,誰觸犯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於是乎,荷官玩了一圈就棄牌了。
另一個少婦跟了幾圈,也無奈地棄牌了。
而琪姐和小明直接整了個“二鬼抬轎”,穩穩當當地抬著沙廠老板肖總走。
數輪過後。
台麵上已經堆了兩、三百萬,可肖總死活不棄牌。
這種牌,肖總怎麼可能棄呢?
誰棄了能被氣死好吧?
他似乎很激動,推籌碼的手都有點抖,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牌很大一樣。
眼見自己的麵前已經隻剩下三張撲克,他又遞了一張銀行卡給司機,吩咐道:“小莫,你去再換個一百萬過來!”
不愧是幹泥沙的,就是豪橫!
接著,他自顧自地嘀咕著,“我就不信了,這麼大的牌還贏不了你們!”
“好,肖總果然爽快!”琪姐先是拍手,又撓了撓肖總的胳膊,朝他報以一個媚笑。
她說話的聲音嗲嗲的,對肖總這樣的老男人很有誘惑力。
沒一會兒。
肖總的司機回來,在肖總的耳邊竊竊私語。
其他人不清楚說了什麼,但我聽得明明白白。
大概的意思是說賬上沒錢了,勸肖總不要再賭下去了。
肖總咬咬牙,又掏出了另一張銀行卡,霸氣道:“去,再換個兩百萬過來!”
司機一臉震驚。
“肖總,這張卡裏可是公賬,動公賬可是要股東們一起開會才可以的!”
這時,琪姐也勸道:“唉,肖總,要不,你還是棄牌吧,我這把牌也不小,你現在棄了,也不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