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各懷鬼胎(1 / 2)

下焊,又叫:下汗。

是指通過人工,給牌做記號的所有方式。

而下焊之中,最為高級者,當屬盲汗。

普通下焊,是看過牌以後才下,例如:把所有條子全做一便記號,這樣一來,自己清楚下一張是什麼牌,而對手也能夠通過尋找規律,來破解這門千術,為己所用。

而盲汗,則是先下焊,再看牌,這就需要有一定的記憶力和眼力去輔助。

不管對方如何幹擾,那幾張牌處於什麼位置,汗已下好,自己總能找出來,但如果不下焊,一旦牌混在一起,就很難找到那幾張被摸過的牌。

再有,若是普通下焊,通常會有一定規律,隻要對手找到這種規律,就能夠抓千,而下盲汗則很難抓,因為,那幾張牌究竟是什麼,隻有自己知道。

而對手明知自己在出千,卻又無可奈何,弄不好還會氣急敗壞,這讓自己在心理上,便又勝了一籌!

這,便是下盲汗的好處。

不過,下盲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隻能玩諸如“八方共賞”這種看完牌後,能把牌再放回牌堆裏的玩法。

要不然,這汗將下得毫無意義。

……

娃娃臉和娘炮,兩人的手上都有點粘,像是塗抹了什麼東西。

他們下盲汗,也不多下,隻管好自己麵前那一畝三分地,這其中的原理,和公雞叫、狗撒尿有點類似,從本質上來說,都屬於一種宣示領地的行為。

13張牌想要叫胡,從理論上來說,哪怕運氣不好,知道30張左右的牌,也能夠輕鬆拚湊出一副了。

而對於老千來說,記30張牌,簡直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但他們卻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當眼力達到一定境界時,下不下汗都一樣。

對於像我和雨兒姐這種,從小練習千術的人來說,哪怕麵前是一群在燈光下胡亂撲騰的飛蛾,我們也能夠輕鬆分辨出懷孕的那隻,更何況是隻在桌子上移動的麻將呢?

第一圈,娃娃臉和娘炮的動作基本如出一轍,隻是把13張麻將翻開,將牌碼好後,再重新蓋上。

而我和光頭老漢則不同,我們打的都是暗張。

隻摸,不看。

不同的是,手法略有不同。

他喜歡左手抓起5張牌,從右手掌心處來回搓上幾下,心中便已了如指掌。

而我,卻喜歡雙手開工,食指跟中指輔助,用大拇指一張一張摸。

不過,他摸完牌以後會整理,而我,早已養成了不碼牌的習慣。

至於花牌,興許是沒抓到手,也可能是大家不想讓牌局這麼早結束,一張都沒換。

第二圈,娃娃臉按照正常思路,不動聲色地用13張手牌換13張牌堆裏的牌,然後重新碼牌。

這麼做有個好處,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把牌理清楚,筒條萬風花,也能夠在牌堆裏按照一定規律排列。

因為,每個人碼牌習慣都略有不同,所以,在不了解對手的情況下,哪怕排成極其規矩的兩排,其他人也很難知道,究竟哪張是筒、哪張是萬。

而這麼做,卻有一個弊端。

一旦對手在推牌時攪局,麵前的牌被打亂,就連自己也很難分清,哪張是哪張。

所以,這個時候,盲汗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果不其然,第二圈,我們都選擇了13換13,以求排列組合最大化,從微表情上來看,大家似乎都對這26張牌不太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