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從此,“娃乖嗎?”成為他的第一句問話(1 / 3)

br />

許宏濤雖然想讓父親延緩些時日,但病情這個樣子,也確實沒有別的辦法了。再說,從秋到冬,父親每天接受治療,受了那麼大的罪,姐姐和外甥也很辛苦,從他來說,父親這種沒有質量的生命,維持著沒有多大意義,也許早日解脫會更好些。在這種心理作用的支配下,許宏濤和姐姐外甥商量了一下,決定給父親辦出院手續,回老家去。

回家後的第四天,父親就去世了。這四天裏,許宏濤一直在家,他陪著父親度過了人生最後的一程,和姐姐、母親幫父親穿上壽衣,看著他閉上了眼睛,呼出最後一口氣,離開這個世界。

許宏濤依照本地傳統習俗,殺豬宰羊,請了吹喇叭的、行禮的,比較隆重的把父親埋葬了。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為他這些年企業發展得好,在外麵也交往了一些朋友,這些朋友聽說他的父親去世了,便在祭奠的這一天來吊唁。因為來的人特別多,因而,他家門前的場麵上、村道上停了許多車,人來人往,顯得特別熱鬧,村裏人都說,許宏濤把老爹埋好了。在當地人的心目中,人去世後,來得人多,喪事過得氣派,這就是把人埋好了,於亡人或後代來說,都是特別榮耀的。

埋葬完老爹之後,許宏濤在老家待了幾天,過了“頭七”,去墳上再次燒了紙錢,第二天,他回到了廠裏。走前,他安頓姐姐繼續照顧母親,並且說如果外甥願意到廠裏來,可以到廠裏來,最好從釀造學起,學個手藝,以後到哪裏都能用得著。

許宏濤的這個外甥上了個普通大學,畢業後在外麵闖蕩了好些年,也沒有闖出什麼名堂,前段時間因為父親住院,許宏濤給打了電話,讓他回來給母親幫忙,侍候外公。這娃倒也聽話,回來幫母親照看外公,直到外公去世。

許宏濤一說出自己的意思,外甥當即說願意來,也特別高興去學個技術。於是這天小白開車來接許宏濤時,拐道去接上這個叫楊帆的小夥,一起去了廠裏。許宏濤這幾年一直有個想法,徐廠長年紀已經過了60歲了,雖然身體很好,但畢竟是退休後返聘的,過不了幾年得徹底退下去。因而生產這一塊也需要有人接替。作為總負責人的許宏濤,必須提早考慮負責生產的人選。因此,對於這個外甥,他考慮的最合適的崗位便是生產部。相比之下,這個部門的工作變化不大,基本上有固定的一套流程,按部就班生產就行。至於銷售上,就得有特別大的應變能力,得針對具體情況做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到廠裏以後,許宏濤把楊帆帶上,去找了徐廠長,對徐廠長講了這個外甥的情況,說想讓娃學個技術,以後好謀碗飯吃,因此打算讓從生產上做起,先跟著熟悉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

許宏濤還把外甥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裏,對他講學個技術的重要性,並且說隻有自己掌握了直正的釀造技術,熟悉並牢記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又會安排工人,這樣才會獨當一麵。並要求他不要怕吃苦,要跟著老工人師傅好好幹。

許宏濤安排好外甥之後,向劉明輝了解了一下近些天的銷售情況,整體還不錯,這讓他高興。他逐個打了電話,向業務員了解各自區域的情況,並且鼓勵他們抓住春節前四十天左右的時間,大力把貨推銷到每一家零售店裏。如果這會兒店主接了貨之後,在顧客購買年貨時就會全力去推銷,正月裏人們走親戚、或家裏來客人,去買酒的時候,丘泉酒就會成為消費首選。

許宏濤抽空去了一趟市裏,其一是已有近一個月時間了,他沒有再到市裏。雖然張瑞上班了,前幾天許宏濤父親去世時她和丈夫也專程過來吊唁,行跪拜之禮,但人員雜亂,兩人隻僅僅打了個招呼,並沒有深入交談,現在一切正常了,他想去了解一下那邊的情況。另外,市上商務局和別的幾個單位裏,也認識了幾個領導,許宏濤想在年前為這些領導每人送幾箱酒,聯絡一下感情,以後隨著企業的發展,有些事得這些人幫忙呢。因而,該聯係的人還是應該早聯係的。

許宏濤到市裏之後,就去了張瑞那裏。張瑞見到他時,有些驚訝地說:“你這麼快就來了?”

許宏濤說:“給你打電話那會,剛出廠門,路上也沒有停。娃乖嗎?”

自從張瑞生了孩子之後,許宏濤每次和她打電話或見麵時,首先都會問娃乖嗎。他的這種問法,是他們這一帶對於親近的人或自家孩子的問法。在許宏濤看來,張瑞雖然和自己是合作關係,但卻和親人一樣。曾經,他因為欣賞和愛慕她,對她有強烈的好感,才和她的父親走得近些,也才邀請她們加入這個廠子的經營當中。

對於許宏濤的問候,張瑞感到很溫暖,她知道許宏濤在心裏是把她當作自己人的。她說:“娃乖著呢,謝謝你!我婆婆在照看,同時還請了保姆幫忙。我每天離開後,也就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