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地理事物”是指《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中涉及到的大洲、大洋,主要山脈、河流,以及主要國家、城市、交通線、人口等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包括它們的名稱和分布)。
地理數據屬於地理基礎知識中的地理事實範疇,在地理知識體係中起著“定量”的作用。在教材中出現的數據包括絕對數據、相對數據、比例數據、順序數據等主要類型。絕對數據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數量或數量範圍的數據,如:銀河係直徑,太陽光球表麵的溫度,地理區域(大洲、國家等)麵積,主要山峰的海拔,重要河流的長度,地麵高度,海水深度等。比例數據是表示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地理事物之間對比關係的數據,如:海水鹽度,人口自然增長率,能源構成等。順序數據是表示同類地理事物或可比屬性的排序狀況的數據,如:按麵積、某種資源擁有量的國家排序,主要河流按長度、流量的排序等。
要求記憶的重要地理數據則指教材中具有常見多用性、穩定性、獨特性,或者能夠說明重要地理問題的數據。如:地球的平均半徑,地軸的傾斜角度,特殊緯線、經線的度數;各大洲的麵積,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馬裏亞納海溝的深度,海水的平均鹽度;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人均耕地麵積、年徑流總量、人口數量和少數民族數、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在世界上的名次等。
“涉及地理的重大時事”,一般指見諸報端、具有全國或世界意義,且尚未寫入教材的地理新事物或事物的發展變化。如:政治地圖的變化,新建的大型工程或交通線,我國新列入聯合國“人類遺產清單”的人類遺產,以及人類改造自然的重大成就、地理科學研究方麵的突破性進展等。
2.正確解釋和區分地理概念及其含義
地理概念在地理知識體係中起著“定性”的作用,它能夠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變過程的本質屬性。其中又可分為:一般概念、特殊概念和集合概念。一般地理概念又稱普通地理概念,是概括常見的、數量較大的同類地理事物一般屬性的概念,如:陸地、山地、盆地、海洋、海峽、河湖、城市、交通線等。特殊地理概念則是表示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概念,如:火山湖、地上河、溶洞等。集合地理概念則概括了被限定的地理事物群體共有的本質屬性,如:中國的東西走向山脈,中國沿海開放的城市,喀斯特地貌等。
考試的要求是:考生能夠正確解釋主要的地理概念,並且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區分概念之間的差別,作出相應的地理判斷和選擇。如:時區和區時,震級和烈度,流量和徑流量,氣候和天氣,恒星日和太陽日等。
3.掌握我國區域地理特征及差異
掌握《考試說明》要求的世界各區域和國家的地理特征。
區域性是地理學的本質特征。區域地理特征是認識地理區域相似性與差異性,了解不同地理區域相互聯係及區別的主要依據。掌握《考試說明》要求的中國區域地理特征及差異,世界各自然、人文區域,以及一些重要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征,是學習地理的核心內容。如:中國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征及差異;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各自然帶的主要差異,一些大洲的分區、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等。
4.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麵圖
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地圖(政區圖、地形圖,以及地理要素等值線圖等)以及其他地理示意圖、圖表和景觀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獲取地理信息進行區域比較和研究的重要工具。熟練判讀地圖和地形剖麵圖,是指能依據地圖比例尺、經緯網、等高線、圖例和注記等要素,從圖中正確選擇並獲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能力。這裏說的地理信息主要指:區域麵積,地理事物的位置、高程,地形特征,氣候資料等。在上述基礎上,還要求考生能把重要的地理信息準確地填繪到地圖上。
示意圖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過程示意圖,表示各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係、比例關係、結構的示意圖,以及采用簡化等手法突出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各類框圖、略圖、主題漫畫等。
景觀圖多為地理景物的素描圖,包括自然景觀,如:地形、礦物、植物、動物等素描圖;人文景觀,如:人種、城鄉風貌、名勝古跡、工農業生產情景等。
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包括數字表格,各種坐標圖、結構圖等。
熟練使用上述圖表,要求考生能正確理解圖表表述的地理信息的含義,判讀其表示的信息的數量或等級。並能在此基礎上,解釋或分析說明相關地理事物的異同、地理原理和規律等。
5.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和聯係
這裏所說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指地質和地形、氣候要素、河湖水文、植物和動物等;人文地理要素則指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人口和城市、交通、旅遊和商業貿易、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