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虹回答黃默山,她誌不在此。她舉例論證,論說了部分企業品牌在地方幹得好好的,可一走上全國連鎖的模式,很快崩潰。
“我對陪診平台其實興趣不大,要不是淩宇找到我,我不會幹的。咱的平台真的能有很多單嗎?我沒這個信心。
“比方說你,林倩,顧娟,你們會去任何一家平台嗎?憑什麼讓人家提成?自己沒能力獲客嗎?沒能力就努力提高自己,別想著依靠人家,有了依賴心,永遠不會強大。”
黃默山哈哈一笑:“你這話也隻能說給我聽吧?我看你活得也夠糾結的。”
“沒辦法,誰不是這樣?人就是個矛盾體。我跟淩宇合作,最大的目的就是為養老院獲取護理員。”
“你承認不,你這種做法是一種厚黑。”
“我承認,別在商場中談人性,隻要不違法。”季虹說完,問:“你哪天不忙,咱去考察考察養老院。”
黃默山:“你不是每天都要培訓嗎?”
“改在晚上一樣的嘛,兩個鍾的培訓課,很好安排。”
經過半個月的考察,季虹和黃默山走訪了辛州市及周邊大大小小規模不同的十幾個養老院,收獲頗豐。
他倆發現,高規格的和低規格的人多些,偏是不高不低的人少。沒有一家住滿的。最多也就有個七八成。
這說明,有錢人不在乎錢,隻圖設施好,住進去是享受;窮人不在乎設施好壞,有地兒住就行。
在一家高規格的養老院裏,季虹和一位富態的老人攀談,獲悉此老人的子女都是有錢人,但他們各有各的事業,無暇照顧老人。
這老人是自願進養老院的。她不差錢,住的是兩個人的單間,獨立的護理員,每月的費用是8600元。
她說:“孩子們都有錢,既然沒時間照顧我,我給他們省著幹嘛呀?他們當然也不在乎。我床頭有電鈴,隨時呼叫隨時到,方便得很!一個人在家多孤單啊,這地方這麼熱鬧,好得很。”
在一家低規格的養老院裏,一位近八十歲的老人的話卻聽著心酸:
“五個孩子,就老三混得有個人樣,另外四個都在打苦工,為了孩子結婚買房,拚死拚活地幹。
“我腿腳不方便後,五個孩子為養老問題差點打起來,老三雖然有錢些,但總不能靠他一個吧?我看不是個事兒,就主動說進養老院。
“老三想把我送進好點兒的,但另外四個不同意,說沒錢,說在養老院裏錢多錢少一個樣,錢出得多,都被人家騙去了。
“我進來後發現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回事兒。錢出得越多,服務越好,和買東西一樣,錢多鹽不少。
“你們這輩人,一個孩子還好些,沒得爭,也沒得推托。孩子多了,有一個搗蛋的,就談不攏!”
季虹和黃默山聽了,感慨良深。
他倆帶著對養老院的建設、設施、人員培訓及管理、運營中的各種困難等問題,在考察中一一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探問,在最後一個養老院考察結束後,他倆心裏都有了底。
此刻,她回到公司裏後——和家政公司合作後,季虹搬到了馨州家政公司裏住——把考察十幾家養老院的心得體會一一記錄下來。
她在網頁上逐個搜索,來解決考察中生出的各種疑問。
首先是解決物業問題。自建房投資太大,十幾畝的地皮,上哪兒找?最好是租賃空置的大廠房。
她在58同城中搜了很久,竟真的搜到兩家廠房。一家太小,5000多平米,顯然不夠;另一家8000平米,挺合適,租金0.70元\/平米\/天,那月租金就是168000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