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何以發出“喵喵”、“咪咪”的叫聲?是表示滿足嗎?不一定。貓在極度痛苦、受傷、分娩或甚至臨死時,往往會大聲地“喵喵”叫個不停。“喵喵”聲表示渴望別人關心。所以,受傷的貓對獸醫發出“喵喵”聲,可能是需要友誼的信號;對主人發出“喵喵”聲,則可能是表示對友愛的感謝。
許多狗會要求上床睡覺,使主人深感為難。狗即使在成年後仍當主人為父母,因此它們自自然然想偎在父母身邊。
你對一隻貓說幾句親善話,它可能會就地打滾,舒展四肢,張開嘴巴,舞動爪子,並輕輕搖擺尾梢。對於陌生人,貓很少冒險做此姿態,因為仰麵袒腹會使它極易受到傷害。其實,貓做出此種姿態時,它是在說:“我翻滾仰臥是表示信任你。”
狗對進入主人家中的陌生人幾乎永遠猜疑,見麵時總不免狂吠猛嗅一番。舉止斯文自然的來客可以使它們安靜下來,而行動迅速急驟的人,則極容易引起狗的侵犯。
狗對著你吠叫以為是在威脅你,這種想法乃一般人的誤解。吠叫隻是一種警報,而且是對狗群(包括它所從屬的那一群人在內)的其他成員而發。意思是說:“這裏有怪事發生。提高警惕!”
相反,狗在逃竄與襲擊時,都是一聲不響地疾馳。最凶猛的狗隻是直衝過來咬你。
聲音主要是表示矛盾和沮喪。狗向人侵犯時之所以發出聲音,隻是說明最凶惡的狗心裏也有點害怕。露齒嗥叫隻是狗略有懼意的典型表示。等到恐懼心理開始占上風時,嗥叫便會夾著吠聲。意思是說:“我想襲擊你(嗥叫),但我想傳召支援(吠叫)。”吠叫的狗通常沒有膽量咬人。
在另一方麵,貓則像蛇一樣,隻會發出呼呼聲和嘶嘶聲——大概是想使人以為它也是有毒的和危險的。
許多人以為狗搖尾必定是表示友善,其實不然。同樣的,以為貓搖尾必定是發怒也不對。動物搖尾所代表的情感狀態隻有一種,那就是心情矛盾。這時,它們的感受實際上是左右為難。
如果貓叫著要出去,而開門後卻發現大雨滂沱,那麼它就會開始搖擺尾巴。如果它不顧雨淋,衝出去站立一會兒而弄得渾身濕透,它的尾巴便會搖得更凶。可是一旦它立定主意——跑回屋內或勇敢地出發巡遊——它的尾巴便立即停止搖擺了。
狗搖尾也表示心中疑慮未決,或是因為肚子餓,或是因為想表示友好,或是企圖侵犯而希望停留下來。可是,由於恐懼心理的催促,它又想離開。
如果說狗對我們絕無愛心,甚至對我們還略存恐懼,這種說法恐怕很難為人接受。但是,鑒於我們的軀體和它們比起來大小懸殊,而且我們對它們的生存擁有那麼多方麵的支配力量,因此,它們心中的愛惡交集是不足為怪的。
有一件事現在大家都已知道,那就是:狗到處小便,並非隻是為了排泄,而是為了在它巡邏的住區一帶留下它的獨有氣味,以表示這個區域歸它所有。
氣味的交換對貓也很重要。貓在人的腿上挨擦,部分原因是想作友好接觸,但實際上還不止於此。它的眼角兩側和尾根都長有特別的臭味腺。在人不知不覺之中,它已經用來自這些腺上的臭味在人身上留下了記號,這樣,它在感覺上便舒適得多了。
貓辨認氣味記號的能力也很重要。它的辨認方法是,和人相見時先側身挨擦,然後坐下來用舌頭嚐嚐人的味道——辦法隻是用舌頭舔舔它剛才已經仔細地在人身上挨擦過的毛。
貓為什麼要抓扯人最喜歡坐的那張椅子的布麵?是想磨利爪子嗎?不錯,但非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它是想把用壞了的舊爪鞘剝落下來,以露出下麵光亮的新爪——這與其說是像磨利廚房的菜刀,毋寧說是像蛇的蛻皮。同時,這種像在革砥上磨刀的動作也有留下臭味的作用。你最喜歡坐的那張椅子之所以貓最愛光顧,是因為貓對你的氣味有所反應,要加上自己的氣味。
據一項對心髒病患者所做的研究表明,豢養寵物的人比不豢養寵物的人可能活得長久一些。友善的寵物能令人情緒安定,因而可以降低血壓,這是醫學上的事實。在現代的繁忙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過於緊張,壓力太大。相形之下,與寵愛的貓狗作友善接觸,能使人們重振淳樸而直接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