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絕對是件“好”事,混亂是必然的,是物理學定律決定的。現在流行觀點認為,如果你的桌上和房間裏很亂的話,你最好別去收拾……
1.“亂”絕對是件“好”事
有些人天生不善收拾,家裏和辦公桌上總是亂七八糟的。這不隻是因為有些人生性懶惰、邋遢。有一本書叫《熵:一種新的世界觀》,把普朗克曾經說過的科學道理向社會領域推廣:“在任何自然的(不可逆的)過程中,凡參與這個過程的物體的熵的總和永遠是增加的。”也就是說,混亂是必然的,是物理學定律決定的。現在流行觀點認為,如果你的桌上和房間裏很亂的話,你最好別去收拾。
哥倫比亞大學管理學教授埃裏克·阿伯拉罕森和商業科學記者大衛·弗裏德曼合著了《完美的混亂》一書。他們搜集了大量證據,運用心理學、生物學和物理學的最新進展來說明為什麼混亂對你有好處。
首先,整潔帶來的好處抵不上它耗費的時間。保持桌麵整潔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文件加以分類、貼上標簽後收起來,用的時候再取出來。這樣的話,一位習慣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工作人員比他那些習慣於胡亂堆放的同事平均要多花36%的時間。
作者認為,一個適度混亂的桌麵其實有其合理性。每一堆東西都是一個符合直覺的有條理的係統:重要的東西一般都在最上麵,不是迫切需要處理的東西會被堆到下麵。收拾得太整齊還有一個壞處:竊賊找起來也更方便。
家裏亂一點、髒一點不會使孩子生病,經常接觸清潔劑的噴霧才叫危險。另外,研究發現孩子接觸灰塵和過敏源少的話,長大後得過敏症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列舉了案例,搜集了很多軼事,然後把他們的觀念應用到了各個領域。比如零售行業:堆放大量貨物的商店要比那些整齊地擺放暢銷貨品的商店賣得多。再比如反恐戰爭:混亂是壞人最強大的力量。施瓦辛格從來不製定日程表,混亂卻為他帶來了成功。
他們區分了混亂的幾個類型:迷你型混亂(大範圍混亂中一些容器內的混亂,比如抽屜、冰箱);因為工作或心情導致的周期性的混亂;垂直型混亂(“一旦堆放起來就會顯得整潔的東西,比如CD、雜誌、信件和發票。地心引力是強力膠水”——但是書報雜誌的開本參差不齊是一個障礙);堆放型混亂(一堆塞在床底下、沙發下的東西,不太常用的東西會藏得很深,偶爾把它們翻出來會得到意外的欣喜)。
2.適婚女性在大城市,為了搶奪男人?
作家理查德·佛羅裏達因為出版了《創意階層的興起》一書而在美國一舉成名,部分是因為他把創意定義得很寬泛,但顯然美國尚未變成一個人人都是網頁設計師、製片人或發型師的國家。
“在曼哈頓的街頭經常能看到禿頂、矮胖的男人挽著一個高大的金發女郎,這其中是有緣由的:紐約的單身女性比單身男士多出21萬多人。”理查德·佛羅裏達就此提出,在創意經濟的年代,選擇住在哪個城市非常重要。
理查德·佛羅裏達指出,那些自由地跑來跑去的人通常不考慮職業規劃,而那些有進取心的人已經很清楚他們該去哪兒發展。理查德·佛羅裏達查看地球夜晚的衛星圖片,把明亮的地區稱作一個超級地區。全世界有40個超級地區,它們占世界人口的17%,但經濟產出占全世界的2/3,技術革新占全世界的90%,它們是全球經濟的推動力。美國有10到12個這樣的地區,很多國家隻有一個。
經濟活動不僅變得更加集中,而且更加專業化。紐約是港口城市、時尚中心和金融中心;附近有名校的舊金山是軟件中心;洛杉磯的氣候適合拍電影,是娛樂中心;納什維爾是音樂製作中心。如果你想從事某種職業,並不是去哪一個大城市都行,因為現在對你來說重要的就那麼幾個城市。
研究發現,年輕人是先選定想去哪裏生活,再去那裏找工作。《福布斯》雜誌調查年輕人選擇在哪裏生活所考慮的因素時,發現他們認為“異性的多少”比“就業機會”更重要,“夜生活”和“生活成本”的重要性更加靠後。他們需要知道,在美國各個城市遇到異性的機會有很大的差別。目前,在美國,最適合單身男性的地方是東海岸和中西部的城市。在華盛頓,單身女性比單身男士多出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