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籌備”(1 / 1)

5022km——舟山

認識《後會無期》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方勵是在數年前。品文吧那時候我給《觀音山》的主題曲填詞。我聽說是範曉萱編曲,就答應了。畢竟我人生的前兩盤磁帶就是範曉萱的《好想談戀愛》和張信哲的《摯愛》。老方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一直在思考問題,好點子和餿主意都不少,且精力充沛。《後會無期》的籌備就是在他的影視公司辦公室。還有我一直以來圖書上的合作夥伴路金波,和熟悉的人合作總會更有安全感一些,反正都知道大家的優點缺點,省去了再去了解人的過程。

認識一個人,了解一個人,到最後告別一個人,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我總是希望自己盡量少地認識人,盡量少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其他個體身上。無論對感情和朋友都是如此。我會非常禮貌,雖然我經常遲到,我也希望能照顧到大家的情緒感受,但我不希望和他們太過交心。從小到大的很多經曆告訴我,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除了至親,沒有人在乎你的痛苦。你能讓大家高興就行了,或者無感地存在也是個好方式。但你如果太在意自己的痛苦,或者太想讓他人在意你的痛苦,隻會讓自己陷入被忽略的痛苦,甚至是表演痛苦的痛苦。

不好意思,以上插入了一段無關主題的感慨。但這個感慨的核心思想是,無論你怎麼與他人控製距離,你依然會失去控製,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人能讓你乖乖交心和傷心。當然,這不是指這部電影裏合作的朋友們,而是指生命裏互相陪伴的愛情。

題外話終結。和他們兩人的合作有矛盾也很順利,在關鍵時刻,我們更是一心努力。這和劇組前期後期的朋友們都分不開。《後會無期》籌備了不少時間,而且我們項目開始得早,幾乎每一天都在花錢。美術組已經去看景置景,但那個時候,連劇本都還沒出來。從九月份一直到一月份,我一直在糾結劇本設置。大家也隻能等待,除了偶爾開幾次劇本會。其間,我改變了自己的星座,從天秤座遷徙到了處女座,也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太磨蹭了。

劇本會也很有意思,大家常常拍案叫絕,然後總有一個聲音在角落暗暗響起,說,這個不對啊,裏麵有說不通的地方。然後就是長久地垂頭喪氣。演員的選擇也很讓人頭大。大家用嘴拍攝了數百部電影,我的劇本工作還是停滯不前,因為我沒有找到感覺。

寫劇本的確是很苦惱的一件事情。我寫文字最無法忍受的就是枯燥,如果有一頁沒有弄出點花來,我會很難受。劇本不一樣,寫劇本和寫說明書沒啥區別。我要強忍各種修辭手法和有趣描述的湧出,還得把一些東西寫到工作人員都能明確看明白並執行。看著那些毫無文采的文字,很快我就會惡心自己了。由於對劇本寫作手法的先天排斥,我不願意讓劇組的人看劇本,並且索性把劇本改成了工作本。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劇組工作人員都無本可看。這可能是一個太愛遊戲文字的寫作者的怪癖。給演員的劇本也是如此,有的我給了局部,有的我使用口述,有的我給了分鏡圖。

我清晰記得劇本完工的那一天,在北京的一個酒店,淩晨五六點,我寫下最後一筆。雖然隻有兩萬字,但比完成一本長篇小說還要輕鬆。這種輕鬆非常奇怪,因為一部長篇小說是一段苦日子的終結,而一部劇本是一段苦日子的開始,但就是異常輕鬆。我繞著酒店的走廊溜達了十幾圈,點了一碗紅燒牛肉麵,看了一集《絕命毒師》。

其間,朋友打了個電話過來,說他看完了全部的《絕命毒師》。我說不要劇透。他說好,反正這一季是最後一季了,他肯定不會劇透。我很生氣道:“你這不就劇透了嗎?如果主人公不死,你怎麼可能斬釘截鐵說這是最後一季?”無可否認,經過一次完整的編劇過程後,我對劇作的理解更加深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