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1 / 2)

太平天國洪秀全

他站在布告榜前,新貼的榜單筆墨未幹,人群熙熙攘攘,他擠過人群,滿懷希望的翹首以盼,在榜單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裏,尋找自己的名字,周圍的人有歡喜,有哀愁,聲音夾雜一片如陰雲密布,從頭到尾,那寬大的布告上始終沒有自己的名字。

這是他第三次鄉試落榜了

他自幼四書五經爛熟於心,曾經的他也是家鄉中的神童,父母的驕傲,三次考試,他滿懷希望的踏出家門,踏上征程,卻一次又一次被現實迎頭痛擊。很意外的,他沒有抱頭痛哭,或許在前兩次考試的落榜中,他的眼淚已經流幹了

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文墨功底自然不會差,可在晚清這個腐敗的年代中,閱卷官看不慣他的言辭犀利,看不慣他不和其他考生一樣左右逢迎,有為的青年卻不如一群溜須拍馬之徒

恍惚間這裏的怡人之景,紅牆綠瓦,人們對皇帝聖恩的感念,盡數都與他隔絕了這個年代對他的思想的束縛,對他一生的摧殘,他受夠了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回家的路上,他嘴裏漸漸哼出了這首詩,這個時代無數讀書人眼中的禁詩,他想到了這個詩作的作者黃巢,和她一樣的年輕有為,和他一樣飽受時代的摧殘,黃巢選擇了反抗,若是生不逢時,那便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他們都一樣,都是被卷入時代洪流中拚死掙紮的螻蟻,若是微光在黑暗中有罪,那他便打破這黑暗。

他被自己的想法給嚇到了,從小便教導忠於君主的他,似乎身在這黑暗中有了覺悟。

回到家中他大病了一場,但在夢中他仍然憤恨著世道的不公,在迷茫中他夢見了上帝

斬妖留正,作主救人。夢中隻有上帝反複跟他說的這句話既然天下取士不取我,那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吧!曆經幾次的落榜之後,們的想法愈加堅定

那本《勸世良言》似乎給他了答案,這本書印證了他曾經的夢,甚至這本書還告訴他,人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個體,沒有貴賤之分。這本書如同來自天上的光,照亮了他這處於微末之中的螻蟻。

這本書點醒了他,這世道多不公,為什麼這世間沒有平等?為什麼有才幹者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為什麼黎民百姓勞碌一生,卻總是飽受欺壓,昏庸無能的統治階級卻天天美人帳下猶歌舞?

黑暗的社會,萬惡的世道,看不慣,那便反抗吧統治階級是那萬惡的妖,那他便做主救人!

雖然沒有讀過聖經,但憑著自己對上帝的理解,他成立了拜上帝教,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同鄉馮雲山和族弟洪仁玕等為最初的信徒。

是的,他要創造一個西方宗教中的極樂世界,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強權,沒有欺壓的地方,在那裏有才幹者可以盡力發揮自己的價值,弱者也不會遭受世人的歧視與白眼,農民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勞動者不再需要繳納賦稅…

他沉浸在自己的烏托邦幻夢中,不,那不是夢,這終將成為現實,他一遍又一遍告訴自己

1844年,他開始出遊天下,傳播上帝真道,許多的省份都有他的足跡,在繁華的城市,人們被紙醉金迷迷暈了眼,安於現狀的他們對他的傳教給以白眼,可他不甘心,他相信總會有誌同道合的人,跟他一樣向往平等向往公正的人。

在落後的城市,他收獲了一批又一批的知己,災荒連年,官兵欺壓天災人禍,那裏的人們被他的傳教深信不疑,他們都被那理想的烏托邦打動了

不幸的人們總向往著天國

他日夜奔命的努力沒有白費,漸漸的他的信徒越來越多,由原先的幾人發展到了幾百人,再發展到了成千上萬人。

原先隻有他一個人在黑暗裏掙紮,黑暗漸漸吞沒了他的微光,可現在他身邊多出了許多像他一樣渴望光明的人,他們聚在一起終將照亮這篇黑暗

為了教會的傳播,他先後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引證中國經書,說西方的“神”乃中國古已有之的“上帝”,亦即“天”,提出上帝是古今中外的唯一真神,人人應拜上帝,不拜邪神,不行邪事,主張天下男女盡是上帝生養的兄弟姊妹,要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理想而奮鬥。

他與馮雲山等人一起努力著, 由拜上帝教再到拜上帝會, 他心中理想的國度在一步一步的實現

\"明主敲詩曾詠菊,漢皇置酒尚歌風,古來事業由人做,黑霧收殘一鑒中”,他以劉邦、朱元璋自許,深信可以“收殘黑霧”,迎接光明。

鹹豐元年的那個12月,他終於等來了,他期待了無數個日夜的時刻,他發動了金田起義,任就天王,國號太平天國。

他站在天國的眾將士前,他看到了無數殷切期待的目光,清軍的圍剿,官兵的作對,在他這強大的天國麵前都不值一提,他早已不是那個科場落榜,默默哀歎的學生了,他是一個要帶領民眾實現烏托邦理想的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