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主動彈規避(1 / 2)

一邊口述,一邊拿著木質戰機模型和水筆進行模擬,龍雲很形象的說明了戰機依靠機動規避導彈的第一種情況。

然後他放下模型,繼續說第二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如果來襲導彈從下方接近,由於導彈自導頭可以使用PD、SP兩種模式,這時候不要貿然進入側轉,因為導彈丟失PD模式鎖定後會立即切換到SP模式繼續追蹤。那麼這時候怎麼辦呢?如果情況允許,可以直接加力全開進入爬升,向來襲導彈的‘熱邊’(導彈轉彎航跡的圓心一側)邊爬升邊轉彎,同時密切注意導彈的機動跟隨能力。

如果在進入爬升後,發現導彈能量不足、明顯無力跟隨,那麼處理方式很簡單,隻要繼續保持轉彎爬升直到甩脫導彈即可;反之,如果導彈還有能量,你一定要沉住氣保持轉彎爬升態勢、設法把導彈放進自己的三點鍾或九點鍾方向,然後立刻釋放一組幹擾箔條,這時候導彈SP模式會完全失效,即使切換到PD模式也找不到你,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威脅了。

當然,我說的這些機動對抗措施,實戰中必須結合接戰態勢和自身判斷靈活運用,這裏隻是給大家提供一點思路作為參考。”

洋洋灑灑的說完這一些,龍雲放下手上的模型和水筆,等待在場者提出問題。

其實,兩手背在身後掃視一下全場,他就知道在座者一時間恐怕很難提出什麼疑問來。就說這些從前線急急火火趕來的紅空軍飛行員們,對主動彈也還接觸不久,在這方麵可以說既缺乏理論知識、也缺少實戰經驗。而他剛才所說的這些簡單明了的規避策略,是在現實世界裏和主動彈摸爬滾打了多少年的老鳥們實踐、整理出來,用在當下的局麵上當然是正合適不過。

和平行世界裏暫時僅此一家的AIM-120B相比,現實世界裏的先進空空導彈都采用了“多模式製導”、“矩陣製導”甚至是“雲製導”的變態技術,“Slammer”和這些技術先進的後輩們相比,還算是挺容易機動規避的類型,這一點龍雲還是非常清楚的。

“呃,少將同誌,”

短暫的沉默之後,終於有人舉手示意、提出了一個問題:

“您剛才提到一點,規避下半球來襲的主動彈,我們需要密切注意導彈的能量狀態;這一點我個人有點不明白,因為之前規避AIM-7F/M時,我幾乎從未見到過能量還很充沛的來襲導彈。——既然美國人現在有了AIM-120,他們顯然會選擇增大接戰距離,而飛過數十千米的AIM-120導彈,能量情況應該並不樂觀,不是嗎?”

“啊,很好;這位同僚,您提出的問題很有意義。”

因為在場者的提問而忽然間想起來一件事,龍雲挺讚賞的對提問者點點頭、抬手示意他先坐下來,然後拿起桌上的講稿、翻找出之前差一點遺漏了的幾頁內容。

“Slammer”給紅空軍帶來的麻煩,並不隻是更大的超視距壓力這麼簡單,這一點他一定要向在座的同僚們說清楚: